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经济走笔:生态经济重塑乡村产业新格局

   日期:2020-11-25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789    评论:0    
核心提示:.TRS_Editor P{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5px
.TRS_Editor P{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font-size:12pt;}.TRS_Editor A{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2;font-family:;font-size:12pt;}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内涵丰富、类型多样,而青海乡村产业的生态优势尤为凸显。

  青海乡村产业发展,要立足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以产业兴旺为根本,以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为着力点,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聚焦牦牛、藏羊、青稞、油菜、冷水鱼等重点特色优势产业,聚集技术、人才、资本、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发掘绿色有机、生态潜力、民族文化、农耕草原等乡村价值功能,突出强镇为“点”、园区成“面”、集群串“线”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

  基于青海乡村产业的生态优势,青海乡村产业发展,必须依托区域资源特色,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新型产业化联合体,推进绿色农庄、生态牧场、精品线路等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

  要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拓展乡村新业态,建设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乡村产业体系、经营服务体系,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绿色有机、高质量发展的富民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青海乡村产业发展,重在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技术托底,大力发展功能性特色农牧产业,建立绿色生产标准化可追溯体系,全力打造“生态青海,绿色农牧”的产业品牌,重点谋划“十四五”目标任务。

  首先要提升农畜产品加工能力。农畜产品初级加工要向精深加工拓展,二次加工产品向开发综合价值功能转化。要从卖原料转变为卖产品,从卖产品走向卖精品。重点是牦牛、藏羊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利用;青稞产品深度开发综合价值和市场拓展;油菜加工向健康有机新产品方向发展;马铃薯以主粮化加工开发为主;还要提升田间地头蔬菜的初加工能力。到2025年,全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农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能力明显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1,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

  加强建设国家级牦牛新产品加工研发技术中心,建设省级藏羊、青稞、油菜新产品加工研发技术中心,引进和开发核心加工技术及装备,立项产品加工技术课题研究,注重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制定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地方标准,申报优势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国家行业标准。

  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数量是产业化经营的具体表现,产业化联合体是产业化融合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到2025年,力争培育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50家,市州级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家,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牧户占全省农牧户的90%以上。建设农垦牧场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国家队、排头兵、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同时,建立完善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智库。到2025年,力争培育省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60家,市州县级产业化联合体100家,联合经营主体500家以上,带动农户5万户以上。

  要建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省域要建设牦牛、藏羊、青稞、油菜聚集度高、竞争力强、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县域要建设几个枸杞、牦牛、藏羊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建设优势特色产业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园9个;镇域建设20个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各具地域特色、带动效果显著的特色产业强镇。打造镇域主导产业产值超1亿元、产业链综合产值超5亿元的产业强镇;村域打造100个具有地方地理标志产品和区域公共品牌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镇,创建全国“一村一品”典型示范村镇50个。

  要拓展乡村休闲旅游等新型业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油菜、青稞、花卉等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绿色农庄、生态牧场等休闲农业示范点50个,中国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综合体40个,推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5条。开拓业态类型丰富、经营方式灵活、发展空间广阔的新型产业。

  依托乡村产业发展指导中心的技术支撑,创建1个产学研一体的省级乡村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创建10个农村牧区创新创业园区(基地)和孵化基地。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立省级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培育一批农村牧区创新创业带头人,年度培育创新创业主体30个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储备产业化龙头企业后备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产业扶贫成果,发挥产业基础支撑作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产业扶贫巩固投入占乡村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的30%以上。重点是青海东部山区和青南牧区,提升扶贫产业链效能、壮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到村到户科技服务等任务,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