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梅河口市中和镇东下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依托优质的自然资源,以生态兴村为引领,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化,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了生态美促进产业兴、产业兴带动百姓富、百姓富反哺生态美的良性循环,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喜人变化,处处呈现勃勃生机,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樊升,一幅新时代美丽宜居乡村的动人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巧装扮!大改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东下村给出的答案是:问题导向+整体意识+微景观。
——聚焦工作难点。村屯内柴草垛、玉米仓乱堆乱放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大问题,也是创建美丽乡村必须解决的前沿课题。东下村通过三委成员带头搬迁,村屯党员跟进搬迁,一般农户集中搬迁,老弱病残协助搬迁等多种方法方式,硬是啃下了这块影响村容屯貌的硬骨头,把村屯内的柴草垛、玉米仓全部迁挪到了村屯外,集中统一堆放。办成了多年来想办却没能办成的大事,解决了多年来想解决却没能解决的环境问题。
东下村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整合资源聚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针对生活污水处置、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实施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村房前屋后院坝、屋面、围墙、广场、堰塘、绿化等进行环境整治,修补美化房屋外立面,硬化院坝路面,铺设沥青路面,整治围墙边沟和堰塘堤坎,扩大绿化面积,增设太阳能路灯、便民座椅、文化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修建边沟等。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也提升了新农村的整体形象。干净整洁的农村美景,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驻足观光。
改造龙须沟作为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快摆上了村委会的议事日程,东下村牢牢抓住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的有利契机,精心设计打造,将龙须沟修缮成暗排,并栽植乔、灌、花草多层次植被,共栽植树木600多棵、花卉3万多株、草坪3000平方米。完成了由污点到亮点,化腐朽为神奇的嬗变。
——突出全景建设塑型。2019年东下村全面启动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期间,能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拆乱、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领导的“五统一”原则,做足院子、园子、屋子和脑子的文章,拆违、治乱、建新、造景,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撑杆跳。
中和镇东下村村班子经过反复调研后提出观念大改变、环境大变样的畅想,发出了建设美丽乡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总动员令。具体操作中,一是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将防疫工作与“百村示范”同时抓,因屯因户制宜制定改造方案,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最大限度地调动百姓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党建引领、示范带动。以“党建带工程、工程促党建”为抓手,发挥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党员干部先动、亲属朋友带动、镇村干部帮动,推进村民共同行动,掀起了示范工程建设高潮,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三是爱心助阵,整体推进。对于无劳动能力、低保贫困、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特殊群体,由镇村干部、党员包保到户,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创建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四是创新载体、制度约束。东下村通过建章立制,不断深化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检查评比,最美节点、最美庭院评选等活动,互相监督、共同遵守,保证相关责任落实到位。五是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百村示范创建活动中,全村共拆除违章建筑245户,拆除破旧栅栏4600延长米、拆除破旧棚厦1800平方米、迁移玉米仓152个。新建边沟3400延长米、安装栅栏3500延长米、建设彩钢棚3000平方米、硬化庭院2600平方米。
——小处着眼做文章。年初以来,东下村逐步扩展以微菜园、微庭院、微森林、微墙绘等为主要内容的微景观建设,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以新思路、新理念,挖掘出了大能量。原生态、乡土味、有创意的做法,开启了该村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高级模式。
边角地块、房前屋后、街头巷尾,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农村小角落,被一番精心改造后,处处蕴藏着镇村干部的匠心;破轮胎、旧水缸、碎砖瓦、老照片,这些几近废弃的物品变身为“宝贝”,被融入创作当中,同时还能够以“党的光辉历程”为主题,在微景观中突出党建元素,将一大到十九大的历程一一展现在路径上,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进行讲解。东下村的历史人文特色就是通过这样一种别样的形式被保存了下来,积累积淀了浓浓的乡愁。通过一个个微景观的营造,不仅把闲置地块利用起来,还推动房前屋后的卫生整治,扮靓了村庄环境。微景观就在家门口,村民们在这里泡泡茶,拉拉家常,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了,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他们有的放弃休假义务当起了泥水匠、小帮工,有的主动捐赠生产生活旧物件,有的帮助镇村干部出谋划策,有的甚至为施工人员送水、送毛巾、送干粮……
100天的创作,10多个微景观的呈现,将镇村干部的智慧、群众的倾力支持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乡村微景观,是东下村打造美丽乡村、推动“百村示范”过程中的一大创新之举。
“我们村里现在打造的微景观,没有请专人来打理,全由村民自发养护。”党支部书记于同沭对此深有感触。微景观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村屯环境档次和外部形象,让家园更美丽、更温馨,它的诞生不仅改变了村庄的自然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村民思想意识的悄然变化和村庄文明程度的不断更新。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助力支撑。东下村立足自然风光突出、生态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把生态产业做大做强。据了解,该村采取“多点筹资+明晰产权”优化园区建设模式、“做大产业+综合发展”反哺农业促民增收模式和“重点规划+整体布局”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实现了绿优大米、东北黄牛、肉蛋鸡饲养、芍药中草药种植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提档升级。
美丽乡村美在山水、美在生态,美在人文、美在精神。一系列的改变,让东下村“气血”更足,“气色”更好,“气场"更大,让农民收获源源不断的惊喜。“没垃圾、臭气和横流的污水,现在到处都整洁漂亮,这样的环境连城里人都羡慕。”眼前的景色让村民叶春山颇有感触。从农户实行垃圾分类,到生活垃圾由专人清运和实施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等长效管理机制,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正逐渐深入每一个村民的内心。
绿树村办边合,青山郭外斜,东下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良好环境,正在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眼下,关爰和保护自然环境已蔚然成风,爱我东下护我家园已日益成为东下村村民的自觉行动。东下村真正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从面子到里子,从干净到优美的华丽转身,完成了化蛹为蝶的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