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之前就备好的草料,里面还放了一些杂粮,天冷了,牛也要吃得好一点。”11月10日,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林乡生地村,村民李生胜正在牛圈中精心准备着饲料。天气虽然已经转冷,但是他脸上的笑容却格外温暖。
眼前这个乐观的汉子在几年前还对未来的生活充满迷茫。
“穷啊,以前住的是漏雨的土坯房,一天三顿有两顿吃的都是土豆,口袋里也从来没有超过200元。”说起之前的日子,李生胜叹了口气。
2016年,生活迎来转机,4.5万元的专项资金让她和85岁的母亲终于住进了新房。砖瓦的结构,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面……崭新的住房也预示着母子二人即将过上崭新的生活。
2017年,生地村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因过去有养牛经验,李生胜果断通过扶贫产业资金购买了两头奶牛,并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安装了光伏发电装置。这让李生胜每年有了5000元的固定收入。
“党和政府都这么帮我了,我再不把日子过好,真是谁都对不起了。”李生胜说道。
之后的日子,无论日夜,都能看到李生胜在牛圈中忙碌的身影,他也成了周边养殖大户家中的常客。勤奋好学的他很快便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巧,并依靠“530”扶贫贷款项目的5万元贷款收购了12头牦牛开始了育肥养殖。从那时开始,李生胜一天比一天忙,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他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割草、喂牛、打扫牛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的悉心照顾,牛养得越来越好。2017年年底,他收入2万多元,顺利脱贫。
“首战告捷”,李生胜坚定了养牛致富的信心。2018年新年伊始,他通过“福农贷”项目的15万元贷款资金买了40头牦牛,扩大发展牦牛育肥,李生胜开启了勤劳致富新征程。他不断摸索经验,在其他养殖户的帮助下,经过自身的辛苦和努力,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19年,他的养殖规模达到了100多头,收入也有了10万多元。
“这段时间,乡上的干部来给我们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觉得五中全会真切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期待,党和政府时刻都在为老百姓着想。国家政策这么好,我必须要更加努力才能对得起党和政府对我的帮扶。我现在的愿望就是把牛养好,攒下钱后去县城买套房子,让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老母亲,也过上城里人的日子。”李生胜说道。
在青林乡乃至大通县,像李生胜这样勤劳朴实、奋力拼搏的脱贫户比比皆是。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一大批自主创业、自谋发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用勤劳的双手努力奋斗,谱写了一曲曲属于自己的脱贫之歌。(责任发布:马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