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还是那座村,产业做大,乌牛变真“牛”。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中部的乌牛村,过去,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成本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等传统农业因素影响,村民发展农业种植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村距离城区较近,全村50岁以下青壮年90%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全村80%的土地处于撂荒状态,成为了典型的“空壳村”,老人与儿童成为了留守村里的主要人群。守在这个村里的老人们可能没有想到,自己土生土长的村子在这几年居然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近年来,乌牛村党总支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础、打基础的重要抓手,按照“三变改革”发展的思路,合股联营,主导发展仙桃李产业,实现了撂荒地变产业园的华丽转身。同时,果园每年吸纳50名村民务工,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农民实现了就近务工增收的愿望。
一颗李子带来的希望
每年夏天的乌牛村,处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如果7月来到乌牛村,你会看到,几千亩李子林绵延山间。林子里,村民忙着采摘、运送;院坝里,工作人员忙着分拣、包装;村子里,大家伙和快递员忙着将这些仙桃李封箱装车,运送到全国各地。
大家似乎都忙得像“陀螺”,停也停不下来。“这样的画面,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村民李大琼回忆起过去的村子,感慨万千。
曾经的乌牛村,六成耕地撂荒,人烟稀少。如今,乌牛村靠着一颗仙桃李,村民当上股东坐地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
而转变都要从7年前说起。7年前,随着进城务工村民增多,村里人烟日渐稀少,5000多亩土地,有六成沦为闲置地。
村子要发展,必须发展产业。可“做什么、怎么做”成为摆在当地村委会的一道难题。就在村支两委为此焦心时,邻村一种新培育的李子让村干部眼前一亮。经过讨论,村里决定把这种新培育的“仙桃李”作为全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
找准了发展项目,为了解决资金问题,2013年,渝北区乌牛农业股份合作社成立。随后,32名党员积极响应,将自己的承包地拿出来,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再统一建蓄水池、山坪塘和道路。随后,123户村民拿出300多亩地种上仙桃李,这300多亩仙桃李如今成了古路仙桃李的核心区。
如今,7年过去了,村里的荒地大多数都种上了仙桃李。据统计,全村共栽种仙桃李2500亩,覆盖了全村60%以上的土地,初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效应。每年,乌牛村仙桃李产量超20万斤,销售额达80万元,人均增收800元。
一次改革带来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种植,2016年,仙桃李初次挂果。村干部们拿着仙桃李去市场试水,第一次就卖到了20元一斤的价格,村民们也因此领到了第一次的分红:一亩400元。“村民几年没得土地收益,这一下终于有个交代了,随着仙桃李逐渐进入生产期,以后收益会越来越好,农民的土地分红也会越来越多。”在分红现场,村干部们个个都激动不已。
通过土地流转,乌牛村虽然唤醒了沉睡的土地,但村里的集体经济基础依然薄弱。2017年,全市“三变”改革正式启动,乌牛村被纳入第一批“三变改革”试点村,是当年渝北区的唯一一个试点村。
“机会来了!”得知这一消息后,村民们兴奋不已。随后,渝北区结合乌牛村实际,起草了《渝北区乌牛村“三变”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开始实施“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在实施中,该村借助政策支持,整合村各类资源,投资配股10%,每年提取净利润10%作为村集体收入;村合作社在负责村集体产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出资配股40%,每年提取净利润40%收益。随后,全村按照连片打造、资源入股原则,所有入股农户共配股50%,每年提取净利润50%按亩分红给农户。“我现在不用去外头打工,在村里打工有25000元的收入,然后村里卖李子分红,还得了3000多元,日子过得挺好!”谈及村里的变化,村民段成芳这样说。
尝到改革“甜头”的不仅只有段成芳。截至2018年,全村已有11个社371户村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而今的乌牛村,家家有事干,户户有钱赚。曾经的“空壳村”彻底变了。
一群年轻人带来的改变
得益于“三变”改革,乌牛村靠着仙桃李产业,村民变“股东”,坐地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
就在大家已经对现状很满足的时候,一场意外突然来到:2018年夏天,仙桃李迎来采摘期,可由于合作社缺乏经验,采摘人员短缺、冷库建设容量不够、包装设计不合理、销售渠道不畅……30万斤仙桃李才卖出去12万斤。
看着村里滞销的仙桃李,乌牛村村干部彻夜难眠。就在这时,古路镇为乌牛村联系上了重庆市”“乡村振兴报告团”的6名年轻人,并向他们抛去了“橄榄枝”。可不要小看这6个人,他们当中有精于发展品牌农业的剑桥大学女博士彭阳、善于搞乡村旅游事业的致富带头人晏洲、热衷于在农村创新创业的青年榜样简义相、巧发展电商业带领乡村发展的大学生村官张雪、乐于扎根农村带领乡亲奔小康的优秀共产党员杨大可、安于脱贫攻坚一线艰苦奋斗的第一书记严克美。
乌牛村的这一邀请立即得到了6个年轻人的响应,就这样,他们来到了乌牛村,准备开始一场关于“三变”改革的新实践。
进村第一个月,6名年轻人就喊来十几台挖机、请来几十个村民,硬是加班加点将700亩满是荆棘的荒地,变成了现代农业基地。随后,他们6人又迅速在乌牛村成立了聚牛兴农业发展公司,接管了合作社集约的3000多亩土地,建设了2个4000平方米连体大棚、70个单体大棚,为百李园培育了60万株种苗,铺设了800亩防草地布。同时,对原来乌牛村集体管理的800亩仙桃李进行修枝、整形、刷白、施肥;装太阳能杀虫灯、铺防草地布、引进水肥药一体化设备。
如今的乌牛村,正一步步把昔日的荒山变为金山:2019年仙桃李产量达30万斤,销售额达180万元。
值得期待的不仅如此。如今的乌牛村,在第一产业上继续用好自身优势,做好育苗中心、可溯源系统、水肥一体化等项目,实现真正循环立体可持续的“智慧农庄”;在第二产业上通过引进以色列最新的生产线,建好洗选、气调、深加工、包装等车间,对全产业链的产品都能实现深加工,做大附加值;在第三产业上通过规划布局的七彩农业园、休闲观光园、特色民宿集群、文化交流中心、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等五大板块,可打造集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从这些规划可以预见,乌牛村在“牛”起来的路上越走越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