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宣布脱贫摘帽。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驻民和县核桃庄乡大库土村“第一书记”弓弢成功入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这位在疫情期间坚决延期驻村一年的“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岗位上坚守使命担当,抗疫扶贫两不误,保障村民生命安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大库土村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税务总局多年来的联点帮扶贫困村,高原、高寒、干旱和缺氧叠加,生活条件恶劣。税务总局连续多年选派干部挂职该村“第一书记”。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该村在2017年实现整村易地搬迁,全村已整体脱贫,“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提前实现,村民人均收入从五年前的2300元增长到今年的10000多元,增长了两倍多,并于2020年4月和8月分别通过了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和脱贫攻坚普查,实现了稳定脱贫。
村民从“安居”走向“乐业”
大库土村是该县为数不多的位于山顶上的村落,平均海拔2200米,有近1500亩耕地。2015年,全村105户村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5户,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17年,国家投资496万元实施全村易地整体搬迁,全村90%的贫困户建起自己的家庭牧场,平均每户养殖存栏量30多只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值超过200万元,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9月的暖阳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大库土村村民冶万林新房的客厅里,记者来到老党员冶万林的家中,了解新房用水、用电、取暖等方面的情况。冶万林向记者介绍,现在生活变化很大,以前在山上靠天吃饭,饮用水只能喝储备的雨水,现在搬进新家后,用上了自来水和天然气,而且在税务总局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承包了200亩土地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家庭年收入近5万元,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多年来,村里种植的就是玉米、洋芋和小麦,但冷凉干旱的气候使粮食产量难以上去。税务总局选派的挂职干部到任后,竭力推广双垄覆膜技术保水保墒提高产量,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的粮改饲政策,开展玉米秸秆青贮。一部分作为自家养殖饲料,另一部分对外销售,每户每年也能获得四五万元的稳定收入。村里的大部分农户都是种植兼搞养殖,农畜联动,实现了循环发展。
民和县群众有吃拉面的习惯,村里也有人具备做一手绝好拉面的技能。2013年,开始有村民到外面开店。工作队驻村后,紧紧抓住这一产业,开展餐饮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亲帮亲、邻帮邻的形式推广“拉面产业”,至2019年9月,全村开在广东等地的拉面馆有29家,解决就业130人,实现年营业额800多万元、利润200多万元,农民人均新增收入超过2000元每月,真正使农民换了个活法。
种植、养殖,再加上发展“拉面产业”,大库土村年平均收入已稳定在6500元以上,全村整体脱贫并通过了省、市两级验收考核,被海东市委授予“脱贫攻坚工作先进村”称号,从一个后进村、贫困村变成了现在的先进村、脱贫村。
帮扶从“扶志”转向“扶智”
“大库土村的发展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受教育水平不高。不太重视教育,村民大多从事传统种植养殖业,存在规模小、低端化的情况;二是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创收增收渠道单一,村民‘等靠要’思想普遍,村民自谋生计、自寻出路的积极性不高,接受新事物的意愿不强。”国家税务总局驻青海省民和县核桃庄乡大库土村“第一书记”弓弢说。
发展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2019年,挂职干部在紧抓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孩子们的教育,在控辍保学的基础上,建立奖(助)学金制度,并投入大量心力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提升全面素质。在村里建立起“税务公益助学空间站”,购置6000余册图书和相关文体用品,为当地学校捐赠办学设备和图书文具等,累计金额近20万元。截至目前,积极推动“税务公益助学空间站”开展活动,把好的教育资源引入贫困村,累计有三支大学支教团34位老师开展暑期支教,并受到团中央“深度贫困地区青春行”活动资助。
2018年,大库土村产生了第一个硕士研究生。2019年,又有两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工作队的付出,也让村民越来越重视教育,积极为自己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
村里的年轻一代,并不了解村子的历史,由于外出上学和打工比较多,缺少家乡情怀和“根”的意识。借助整村搬迁,扶贫工作队一方面遍访全村老人,从他们那里了解村子的传说和历史,在记忆中寻找传承的文化。另一方面走访查阅县图书馆、县档案馆、县志办公室、县政协文史资料组,编写村史村志,展示以前生产生活的老物件,让老年人发挥余热,忆苦思甜,使年轻一代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让村民心中有了“根”。
聊起扶贫工作队的帮扶,老人们对税务总局的驻村帮扶队连连竖起大拇指,感叹搬迁后房子宽敞了,生活便利了,村里的“后生”也好找媳妇了,年年过冬都能用上税务部门援助的“暖心煤”。
村子从“破旧村”变为“美丽村”
家家户户的黑色柏油巷道,白墙红瓦的农户新家园,入秋的大库土村宁静而和谐。但过去可不是这个样子,大库土村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生态脆弱,没有村级广场、活动室,到处是残垣断壁,村里一半群众吃不上水,村里的一系列基础设施不完善。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每户都住进了80平方米的新房子里。经过帮扶,村民院内全部铺设地坪,设有卫生厕所,屋顶防水处理,并配建卫生室、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以及村民饮水、村道硬化、电网、文化广场、太阳能路灯、公共厕所、化粪池等设施,栽种花卉2000余株,极大地改善了全村的人居环境,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原美丽乡村”。
面对全村人口的老龄化及健康、养老等问题,扶贫工作队特地邀请无锡援青专家上门义诊;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慰问金,还为他们免费发放“税务暖心煤”;建设大库土幸福苑,老年人日常休闲有了专门的场所,全村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在采访中,面对焕然一新的新村貌,搬离大山的村民们无不感恩党的好政策,无不赞叹国家税务总局带给他们的新生活。
大库土村发生巨大变化,与国家税务总局的帮扶息息相关。村委会主任马强龙介绍,国家税务总局派驻大库土村扶贫干部驻村工作三年多来,为群众办了数不胜数的好事、大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生活。在精准帮扶、产业扶贫的政策帮助下,大库土村投资的扶贫光伏电站已经投产,每年利润分红近20万元。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扶贫工作主管部门和扶贫干部派出单位定期听取扶贫干部工作汇报,定期联系扶贫干部,关心关爱扶贫干部工作生活情况。在税务总局党委的亲自过问和关心支持下,直接援助青海对口区县资金5800多万元,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特色产业、人才培训、易地搬迁、种植养殖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2017年,税务总局在民和县的扶贫工作被青海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