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区2018年开始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区949个行政村均已完成农村集体成员确认工作,总数达到 73.9万人,其中股份经济合作社562个、经济合作社4个、村委会代行职能经济合作社383个。通过此项改革,村集体资源变为资产、资金变为股金、村民变成股民,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村民增收,村庄更加和谐稳定。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针对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保护不严格等问题而实施的一项农村重大改革措施,旨在把清产核资搞实、把权属关系厘清、把集体资产管好用好,让农村集体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收入,持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
村民每月得千元补贴“红利”
“村委会每月给我家发生活补贴1000元,我们真正享受到了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实惠。”渔阳镇西南隅村村民郝美景喜滋滋地说。
郝美景今年57岁,丈夫身患脑梗、尿毒症、心脏病等疾病,每个月用在透析和吃药上的费用近千元。由于长年照顾患病的丈夫,她无法外出打工,儿子还在读大学,生活很艰辛。幸运的是,蓟州区启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后,西南隅村全面清理村集体资产,成立相应集体组织,村民变股民。村里将村集体财产收入中的80%拿出来作为“股民”收入,按照村里对60岁以上和丧失劳动力“股民”的特殊待遇,郝美景家除了年底正常“分红”外,每个月村里额外补贴1000元钱,缓解了一家人的困难。
再过3年,郝美景就60岁了,按照规定,每个月,村里补贴就会增加到2000块钱,她家生活算彻底有了保障。目前,像郝美景一样受到特殊待遇的“股民”,西南隅村共有329名,每个月15日,全村329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村民每个月都能够领到1000元生活补助。
西南隅村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为何如此突出?村党支部书记陈兰萍介绍,该村地处蓟州区城区,村“两委班子”依托区位优势,通过改建菜市场、超市以及将沿街危旧集体房屋改建成汽配城出租等方式,促使集体经济迅速壮大, 2019年村集体收入已突破800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陈兰萍说,通过改革,全村1563名村民变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权登记取得了“股民”身份。我们按照相应管理规定,把村集体财产保值、增值,让村民真正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我们村集体兜底保民生,现在家家日子越过越好,干群关系也越来越稳定。
村集体财产流转公平公正公开
2019年9月,西龙虎峪镇龙前村一处约1000平方米房屋的使用权流转,创下922%的溢价率,大大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益。村集体资产增值了,有更多钱可以为村里修建道路、完善民生设施,还可以给村里“股民”上保险,切实提高了村民们的获得感。
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工作人员李鑫介绍,过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比较随意,流程不规范、不透明。产权制度改革以来,通过农交所平台竞价完成村集体资产流转,不仅保证了公平公正公开,还有力地实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区产改办根据蓟州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产权进场交易工作的通知》,要求农村集体各类资产资源凡是达到通知中规定标准的,都要在天津农交所平台进行交易,做到“应进必进”。截至目前,蓟州区共有64笔经营性资产在天津农交所平台成交,累计合同金额达2716.97万元,成交量位于全市前列。
颁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
今年以来,蓟州区900多个村已全部获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证书上注明了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标志着股份经济合作社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成为正式的市场主体,具有法人地位。
渔阳镇东南隅村的负责人郭亚忠高兴地说,有了统一的“身份证”后,村集体经济组织就可以办理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等相关手续,更好地发挥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下营镇常州村负责人王宝义说,拿到登记证,将有利于我们村发展农业产业经济、开拓农旅市场以及获得相关政策、融资等支持。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更加规范、科学地运作股份经济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给村民带去更多发展红利。
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确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打破了原来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能登记、没有法人资格的束缚。现在凭借此证可以顺畅参与市场经济,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提供政策保障和有力支撑。目前,正在积极协调天津农商银行、税务部门解决股份经济合作社开设账户和税票问题,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地位,进一步盘活农村各类资源,实现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保值、增值,切实增加村集体收入,充分发挥改革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