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雨水比较大,去山脚下的农户家里看看有没有塌方的隐患;对接企业,为孤寡老人和低保兜底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召开村“两委”会,同村干部总结最近发展乡村旅游的不足……这个忙碌的身影,是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哇麻村驻村干部柴明杰。
柴明杰是青海省2016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定向招录的选调生,自2018年4月,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哇麻村驻村扶贫。当年白净的皮肤已晒得黝黑,他却深深觉得,跟村民在一起内心充实了,脚步也踏实了。
扎根土地,青春无悔
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时候,才回一次农村老家,像扶贫工作这样,长时间工作生活在农村,还是头一次。如何能快速适应环境,融入农村,对他是个不小的考验。
哇麻村地处互助县半脑山地区,山大沟深、气候高寒且昼夜温差大。当地人说这里:“夏天中午热得不像样子,太阳落山晚上冷得裹紧被子”。
“哇麻村水源为山泉水,水质较硬,喝了天天胀肚子,有时候还会腹泻。”柴明杰说。刚驻村时,村支部书记朱广寿得知他水土不服,教他每次煮水时,放一些姜片,一段时间后,他喝水问题才解决。
“刚开始农户说的话,我听不懂,我说的,他们也听不懂,那种感觉就像空有一身力气却无处可使。”当初言语不通,柴明杰苦恼了许久。
为了便于跟群众交流,他下定决心学说当地话,从一个词一个词的发音开始,到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的模仿,再到说出一整段的话。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在日日夜夜的练习中,他终于能跟村民顺畅地交谈,也渐渐清楚了群众的所思所盼。
解民之困,干群相亲
在柴明杰抽屉里,有一双绣着精美图案的鞋垫,用白布包裹着,那是建档立卡户靳成全送给他的。
靳成全是哇麻村2015年评定的建档立卡户,彼时患有肺心病的他,常年需要治疗,媳妇也患有颈椎病,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儿子遭遇骗婚后,家里欠下了6万多元的外债。“那时候真的没心活人了。”靳成全陷入消沉,悲观情绪笼罩着这个家。
“我们让老靳和媳妇享受到国家健康扶贫优惠政策,减轻了他看病治疗的经济负担,为他们制定了发展生猪养殖的产业规划,并帮助他的儿子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老靳的生活逐渐有了好转。”想起那段帮助老靳家走出阴影的经历,柴明杰脸上充满欣慰。
一个严寒冬日,柴明杰入户家访,老靳拿出媳妇花一个礼拜绣的“福”字鞋垫,硬生生地塞到他的手里。“要不是你们的帮扶,我这个家庭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我的一片心意,你务必要收下。”此后,每当看到这双鞋垫,柴明杰都想到乡亲的信任,身上充满干劲。
柴明杰的工作日志中,有几个出现频率最高名字。其中一个便是75岁的贺秀梅老人,老人独居二十年,两个女儿出嫁后,经常不在身边。
柴明杰一有空便到老人家里,帮她打扫卫生,跟她聊天寒暄。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封村期间,柴明杰和村干部安排专人“一对一”负责看护老人,有什么困难,她都能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这个尕小伙儿,真的把我像亲人一样对待着,我有啥不方便的,也最先想到他,感谢党和政府能把这么好的干部派到我们村帮助我们。”提起柴明杰,她总有说不完的好。
深挖资源,为民致富
哇麻村实现整村脱贫后,如何能够巩固脱贫成效,提升脱贫质量,一直是柴明杰和驻村工作队思考最多的问题。
村子地理位置偏僻,但有近千亩的云松林、巍峨耸峙的大山、四季变幻的美景,“只要在科学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便可以化不利为有利。”柴明杰对村子发展乡村旅游非常看好。
在同村“两委”成员深入讨论后,大家说干就干。两年来,村里修栈道、建设施。
了解到村民从事旅游的参与感不强,柴明杰和“第一书记”扶持困难群众发展“农家乐”,举办“创业+厨师”培训班,带大家赴示范村实地考察学习旅游经验等,从“硬件”到“软件”,村里的旅游经济实现质的进步。
如今,哇麻村已成功打造出寺滩沟徒步旅游基地、龙头山风景区等旅游景点。2019年,景区累计接待游客量达10万人,实现各类经济收入近20余万元。今年年初还入选了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以及“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景区的建设中,柴明杰也结合自己的所学所长,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查阅民俗资料,拍摄景观照片,还制作了景区海报、宣传手册等等,现在很多连当地人都不了解的情况,他都熟稔于心。
看着村民一天比一天红火的日子,柴明杰激动地说:“我扶贫工作最大的愿望和理想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