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凝聚决战决胜的强大合力

   日期:2020-10-14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981    评论:0    
核心提示: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  决战脱贫攻坚,光靠各级党委和政府“千里走单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

  决战脱贫攻坚,光靠各级党委和政府“千里走单骑”,不可能“过五关斩六将”,要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

  在河南,有一种投身脱贫、扶危济困的攻坚力量在汇聚,有一种助力脱贫、无上光荣的价值信念在传递,有一种参与脱贫、人人可为的巨大激情在点燃,脱贫攻坚真正从扶贫部门的“独角戏”转变为社会各界的“大合唱”。

  专项扶贫,安居乐业幸福来

  以政府为主导的专项扶贫,是扶贫开发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是大扶贫格局的中流砥柱。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发展、就业促进、革命老区建设……河南在补短板、强弱项、促巩固、谋长远上聚焦用力,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成果货真价实、经得起检验。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

  搬出穷窝窝、过上新生活,是“三山一滩”地区贫困群众多年的心愿。两年前,贫困户杨天赐家从淅川县寺湾镇秦家沟村搬进了县城里的光明社区。住在120平方米的三居室,回想地瘠路远的深山沟,杨天赐激动不已:“赶上了好政策,才有今天的好日子!”

  河南创新易地扶贫搬迁举措,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从资金筹措、地点选调,到让贫困群众喜迁新居;从妥善安置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到贫困户就业;从生活点滴到基础设施公共保障……全省累计投入资金156亿元,新建安置住房7.7万套,让25.97万名深山群众通过“下山”“上楼”,实现了从“好房子”到“好日子”的转换。

  “搬得出”只是初步改变生活条件,“稳得住”才能确保生活持续向好。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在卢氏县文峪乡吴家沟村的产业扶贫基地,40个香菇种植大棚内欢声笑语不断,一派丰收景象。通过金融扶贫,卢氏县引导全县6000户贫困户发展香菇生产。2019年,卢氏县代料香菇生产2.1亿棒,产值超20亿元,小香菇成就了大产业。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永远的进行时。河南把扶贫产业项目转化为优势特色产业,以促进群众稳定增收为主要目标,用产业发展托起贫困群众“稳稳的幸福”。数据显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2019年年底达13252元。

  给钱给物能救一时之急,却解不了长久之困,大家有事干、有钱赚才能真脱贫、奔小康。河南构建贫困家庭就业增收“立交桥”:

  “走出去”,外出务工挣钱;“引回来”,回乡创业带动就业,激活内生动力;“稳下来”,做强当地产业,提供公益岗位,让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拿出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让贫困人口从事公益性岗位;“晒出来”,各类就业信息优先传送给贫困户。

  周口出租车司机遍布全国,确山小提琴能工巧匠叫响京城,新县子弟走出国门打洋工……今年全省195.07万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开发扶贫公益岗位67.6万个,贫困劳动力就业底线牢牢兜住。

  行业扶贫,勠力同心共奋进

  作为大扶贫格局的重要一环,行业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政府主导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来源。

  吸纳各界力量,着眼全面脱贫,扶贫开发早已不是扶贫工作系统的“内部事务”。各行业部门发挥各自行业优势,为脱贫攻坚加一把力、添一把柴,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曙光就在眼前。

  项目布局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基础设施硬件全面改善——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纵观全省53个贫困县,都有着显而易见的“通病”: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在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方面欠账较多,是脱贫攻坚战“硬仗”中的“硬仗”。

  聚焦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一项项民生工程、一批批产业项目不断上马,为脱贫“加码”、为幸福“加速”:

  出行更通畅。5年间,全省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415.4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8831公里,形成“外联内通、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土地更高效。开展“土地整治1+N”行动,将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发展高效农业等相结合,大幅提高耕地质量,有力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饮水更安全。实施3618个贫困村和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基本实现贫困村集中供水全覆盖,目前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提高到93%,自来水普及率达91%。

  政策支持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贫困地区吃上政策“小灶”——

  伊川县鸦岭镇张坡村南边的一道沟里,呈矩阵排列的深蓝色光伏面板反射着耀眼的光芒。这个村级光伏电站,承载着村民张要宾一家脱贫的希望。已经连续4年获得光伏发电收益的他,今年年底还能再领到2000多元的收益。

  一块块光伏板,照亮的是数以万计贫困群众的脱贫路。

  为了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有关部门聚焦扶贫目标,从贫困群众最迫切、最关键、最突出的困难与问题出发,向贫困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特殊政策支持:

  激活春水,金融扶贫撬动新活力。仅2019年,就对卢氏、淅川、嵩县、台前4个深度贫困县倾斜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亿元、财力性补助6亿元,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有了底气。

  雪中送炭,困难群众看病有“医”靠。建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动态管理数据库,扩大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范围,为16.1万名贫困重病患者提供医疗兜底,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有了保障。

  点亮未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近76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到资助政策,3.72万名特岗教师到贫困地区扎根,1.25万名教师参与对口支教,教育改变命运的故事不断上演,让贫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了希望。

  社会扶贫,涓涓暖流润心田

  精准脱贫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扶贫不仅需要政府之力,更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民主党派到社会组织,从爱心人士到志愿者,脱贫攻坚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一场气势恢宏的“大合唱”在中原大地唱响。

  一个个帮扶单位把他乡当故乡,在定点帮扶中结下同袍谊、扶贫情。

  在兰考县,证监会推动当地在全国率先提出的金融扶贫理念,得到了全国金融系统的高度关注和响应;在宁陵县,最高人民法院立足专业优势,挂牌成立河南首个“家事法庭”,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在栾川县,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投入帮扶资金5376万元,投资扶贫项目97个,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中原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凝聚了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单位对河南的鼎力支持和倾情帮扶。

  河南省直各单位也倾情投入定点帮扶工作中。据统计,河南省共有16490家党政机关及相关单位参加定点扶贫工作,在岗和参与脱贫攻坚帮扶干部超过60万人。

  一家家民营企业把乡亲当至亲,在结对帮扶中显身手、展担当。

  投资建设年产30万头商品猪的养殖场,发展支柱产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牧原集团的帮扶下,内乡县余关镇黄楝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的“蝶变”。

  建业集团在河南建成4个绿色基地,以产业带动、解决就业等措施,结对帮扶10个贫困村、贫困人口2000余人;海能达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在内部开设扶贫专区,鼓励职工参与消费帮扶……一个个“千企帮千村”的生动案例,让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战的路线图更加清晰。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截至今年7月,河南省10457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系统,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7.37万人,累计投入产业资金71.33亿元。

  一支支社会力量把扶贫当责任,在广泛参与中惠民生、暖民心。

  在商水县,流传着这样一则佳话:通过各级妇联的组织培训,全县20多万名农村留守妇女中,有10万人“变身”成为“巧媳妇”,在家门口实现了脱贫致富。产业转移的需求、脱贫致富的渴盼,与“巧媳妇”工程一结合,便迅速迸发出生机和活力。

  省总工会擦亮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品牌,带领1.1万名劳模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团省委联合14家省直单位实施“八方援”河南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搭建起青年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施行4年多来,省慈善总会共发放慈善款物39.1亿元,救助困难群众超过100万人次……

  作为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帮扶资源与贫困人口的重要纽带,全省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以主力军姿态活跃在脱贫攻坚主战场。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在脱贫攻坚的壮阔历程中,有千千万万个你我他的智慧和汗水,有无数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亿万中原儿女步履铿锵,携手共奔小康之路。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