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顺义区下大力气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显著,一幅幅高颜值的村容村貌为创城助力添“彩”,为乡村打造美丽底色。
基础设施增便利
近些年,新建和修缮街坊路、新建连村路灯、新建太阳能公共浴室、厕所革命等工程不断在顺义推进实施,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走进牛栏山镇芦正卷村,一片树林将村庄与外界隔绝开来,阴凉处有老人悠闲地拉着家常、孩子追逐玩耍。在往村里走,一条条崭新、平坦整洁的柏油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统一粉刷成黄色墙面的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净利落,临街的百姓家门前摆放着花箱和石榴树等绿植盆栽,形成了家家门前有风景的美景。
“污水改造完工后,我们村借助顺义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开展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街坊路修缮工程项目,对村内4条主街道路、1条环村道路进行了整体修缮,之后会施划停车位和消防通道。村道是村庄的脸面,也是个大平台,会促使我们继续完善管护措施、改善其他设施,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常态化治理,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环境美与心灵美是一起的,环境好了也会影响百姓的生活习惯,现在村里基本没有乱丢垃圾的。”芦正卷村党支部书记刘海涛说。走到一条胡同处,刘海涛感慨道,“施工期间,村民很配合,没有与施工方产生矛盾的。修这块的时候,损坏了这户人家的散水,百姓和施工方有商有量,很快得到了妥善解决。重新修路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了方便性、整洁性,所以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支持率一年比一年高。”
此外,连村路灯、太阳能浴室、厕所革命等工程也在顺义农村逐步落地显效,让百姓夜间出行更安全,冬季洗澡更方便,卫生条件越来越好,农村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太阳能浴室用一年了,室内材料都是环保的,水温很稳定,村民反映都挺好。用的是太阳能,一年可节约不少支出。”北小营镇小胡营村党支部书记王克全说。
垃圾污水有去处
垃圾和污水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顺义区聚焦重点,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推进垃圾分类投放、持续推进污水治理,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如今,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垃圾、污水有了科学合理的去处,街道宽敞有序、干净整洁。
走在顺义农村的街坊路上,很容易发现,各家门口都放置着分类垃圾桶,一个用来投放厨余垃圾,一个用来投放其他垃圾。每天由保洁人员上门收运,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我以前在村里开了一家超市,开门做生意就得天天开着大门。村里在那儿建了一个垃圾桶站,好几个大垃圾桶仅隔一条马路正对我家门口,那个味道、苍蝇蚊子真是让人头疼。”仁和镇庄头村村民刘桂玲说,“自从这些二合一垃圾桶上岗后,我家门前的垃圾桶站点撤销了,各家各户严格垃圾分类,我也当起了村里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清运员。看看现在,这一家一户和每条街道都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
张镇港西村在去年完成了污水改造工程,村西建起了村级污水处理站,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接进了污水管网,从根本上杜绝了村内道路污水横流的现象,有力提升了村民生活环境和质量。走进港西村,街道宽敞整洁。
“这底下就是三格式化粪池。”张镇副镇长许建指着一户住宅后的地块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地面的检查井盖和竖立的排气管,记者真没发现这下面竟然隐藏着化粪池和污水管网,在其周边完全闻不到一丝异味。“以前厕所周围东凸一块,西出一块的,使得街道特别窄,而且味儿特别大,污水改造后,街道干净、宽敞了,停车都方便了。”村民闫松说。
绿化美化增颜值
绿化美化工程就像一支画笔,为乡村增色,在顺义描绘出一幅高颜值的乡村容貌。近年来,顺义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注重提升绿化水平和品质,在农村打造了一个个绿色空间,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和绿色获得感。
今年,顺义区有六个村庄获得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称号,南法信镇大江洼村就是其中一个。大江洼村村域不大,在村里转悠一圈,绿色一直萦绕在身边。五角枫、杨树、木槿花……该村种植的树木种类多样,有些树木竟是80年代种下的。大江洼村党支部书记吕鹏坤指着村委会门前的两颗柿子树,说:“前段时间,村内要搭建电动车车棚,但这两棵树却碍了地方。后来,我带领村民和请来的专业队伍一起将大树移到了这里,老百姓们知道后都满口赞成我的做法。”
据了解,大江洼村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为了发展建设,可以移植树木,应尽量保持村域内树木量增减平衡。该村还成立了绿化美化建设及养护领导小组,确保树木生长良好。“村民的生态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庭院、门前会养些花,自行补种树苗。今年我们正在创建十户最美庭院。”吕鹏坤说。此外,村内的小公园也为村庄增色不少,两行树木将公园环抱,郁郁葱葱的绿植间点缀着开得正艳的月季花,这样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变了顺义乡村容貌,方便安全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绿树掩映繁花盛开的街巷交错纵横,村民的幸福感逐渐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