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白露时节,暑气渐消。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东山村,群山叠翠间,村民徐贱太已挖好一个约35立方米的地窖,准备霜降前后储藏丰收的生姜。“要努力赚钱,才能养活老婆孩子啊。”2018年脱贫,第二年即“脱单”,言语间,今年43岁的徐贱太,期盼着这片收获幸福的土地,为他的小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
徐贱太所在的东山村,面积有约12平方公里,但可耕种土地只有1305亩,是典型的山多地少贫困村,201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400多元。坐落山中,交通不便,这个贫困村一度只有往外嫁的姑娘,少有娶进门的媳妇。
“单身汉多,是我们来后的直观感受。”驻东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曹健说,当初全村40岁以上单身汉有38人,40岁以上两兄弟或者三兄弟共同生活的单身汉就有4户,男青年30岁以上找不到对象的情况更是普遍。徐贱太,就是其中之一。
初中毕业后,徐贱太曾前往广东打工,2012年回到村里,35岁的他依旧孑然一身。扶贫工作队到来后,东山村逐渐从贫困村变为秀美乡村,徐贱太的生活也慢慢发生变化。
2015年,综合考虑徐贱太各方面条件,扶贫工作队建议徐贱太开展生姜种植,并免费让其接受技术培训。学成回村后,徐贱太一头扎进田里。技术人员和扶贫队员们及时提供帮助。当年,徐贱太获得丰收。在有关部门贴息贷款的支持下,第二年,徐贱太扩大种植面积。2018年,徐贱太实现脱贫。
更让徐贱太欣喜的是,随着易地搬迁工程的竣工,他终于挪出穷窝,从海拔800多米的深山土坯房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居。攒了钱,搬了新家,去年,徐贱太又找到了“另一半”,宣告“脱单”。
“她是邻村的,我们认识好几年了,随着家里条件慢慢变好,她也就同意了。”说起妻子郭冠琼,徐贱太还有些不好意思,双手不停摆弄着女儿的玩具。
脱贫又“脱单”,实现“逆袭”的徐贱太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他计划明年将生姜种植面积扩大到20亩,并提早挖好地窖,使生姜错峰上市,卖个好价钱。
产业是脱贫之基。在东山村,像徐贱太这样,靠着发展产业,脱贫又“脱单”的大龄单身汉,还有10多个。喜人变化的背后,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扎实实施。
这些年,扶贫工作队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及生态优势,找准切入点,重点扩大水晶梨、柰李、生姜、锥栗、辣椒等优势产业的种植面积。为了方便应季果蔬储存,抵御农产品大量上市而造成的供大于求风险,工作队还筹资新建一个容量为1200立方米的冷冻库,并出台奖补政策,鼓励村民建起100多个地窖。
“相当于把农产品存进‘银行’,拿出来还可以小赚一笔。”村里种植大户朱根文,将去年产的3万斤生姜,储存在地窖里,今年3月售出,获得成倍收入。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东山村还新修19公里通组公路,实现村里自然村全覆盖,大货车一路开到田边;新建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搭建专业电商平台。前不久,东山村还成为郴州第一个开通5G网络的村,给直播“带货”提供更多便利。
如今,东山村水果、蔬菜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村集体收入逾15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提升到9000多元,曾经的贫困村已经蜕变为名副其实的幸福村。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凤凰”飞入这一美丽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