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主要秋作物,今年俺家玉米亩产700公斤不成问题!”在滑县赵营镇中新庄村,望着地里迎风招展的玉米株,村民倪来喜喜上眉梢。
来喜种了大半辈子地,他经常参加县里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还喜欢购买农业书籍来读。学得多了,他对科技种田越发笃信,“以前种地望天收,现在种田靠科技”。
这两年,来喜学以致用,生发出一个新爱好——把害虫做成标本。由于懂技术,来喜被选为村里的虫情测报员,在他家地头就装了一台虫情测报灯,这方便了他将诱捕到的害虫就地取材做标本。
在来喜家,记者看到了他制作的标本,所有标本整齐地摆放在一个标本架上,每个标本下面都标注着害虫的名字,粗略一数,约莫有150多种。
去年乡亲们种的玉米遭了虫灾,有的补种面积高达90%,不仅耽误农时,还影响产量。“当时我就觉得,治虫首先得认识虫,就有了做害虫标本的念头。”来喜说。
诱捕到的害虫,有些来喜也没见过,咋办?买书自学。“现在我能辨认160多种害虫。一种害虫啥时候出现高峰期,咋防治,我都知道。”
在来喜的住处,有个简易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农业相关的书籍,书里随处可见他批注的学习心得。他说:“宁可少吃一顿饭,也要买书。”
对于来喜买书,妻子何自云起初强烈反对,“每年得花千把块,心疼人哩。”2007年的一次“买书红利”,让她态度大转弯。那年,村里流行种辣椒,来喜家也种了十几亩。有一天,他看到地里的辣椒出现了书里描写的茶黄螨虫害的症状,就照着书上写的进行了防治,并告知众乡亲,可是大家都不相信。结果,村里辣椒绝大部分减产,只有他家的辣椒免于虫灾、大获丰收。因为当年辣椒减产,供应减少,来喜种的辣椒品质好、产量高,一季多赚了1万多元。
现在,来喜有很多工作微信群,他经常在群里发一些防治病虫害的小提示,也经常有群友拍照片@来喜,“来喜,这是啥虫呀,要紧不要紧?”来喜辨认后,就会回复指导他们对症防治。
说起治虫,来喜透露,今年收完玉米,他有个“大活儿”要做:准备做个大型图表,害虫的幼虫哪个时期多,咋防治,都能从图上看出来。“我做这些不图别的,就是希望咱农民能少遭虫害多打粮!”
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每年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1万人次左右,越来越多像来喜一样的农民活跃在中原大地的田间地头,“来喜们”既是农民,又是技术员,他们有个共同目标——多打粮打好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