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颍上县聚力产业帮扶、就业增收,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和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因疫因灾致贫返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日前,记者来到该县部分乡镇,探访贫困户通过产业帮扶、稳定就业带来的新变化。
订单在手 增收不愁
7月中下旬,淮河水位猛涨,沿淮行蓄洪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水退之后,行蓄洪区群众全力开展生产自救,改种补种适应性农作物。颍上县盛堂乡农民李式全告诉记者:“前段时间雨水多,我提前做好了防灾准备,刚过初伏,我就把4亩黄瓜摘了,卖了12000元,避免了涝灾损失。前几天,我趁着天晴,又种下了豆角等蔬菜。瓜菜都有公司收购,不愁销路。”
李式全的老伴常年患病,治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背上了沉重负担,导致因病致贫。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享受健康扶贫政策,老伴看病自己支付的医疗费用降低很多,大大减轻了家里经济负担。2017年,李式全在村干部的帮扶下,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颍盛农业公司开展订单式合作——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全由企业“下单”,他只管发挥“老把式”的种地优势,种的产品由公司收购。“价格合适,销路不愁,一年种一茬黄瓜、一茬豆角、一茬雪里蕻,一亩地一年稳挣5000元。”依靠手里的农业订单,李式全终于摘掉了“穷帽”。
从田头到企业的订单式合作,一头鼓起了包括李式全在内的数百户农民的腰包,一头圆了颍盛农业公司朱利苹夫妇在家乡的创业梦。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朱利苹夫妇便在外地从事酱菜生产、销售,在沪苏浙等地有着丰富的市场资源。2016年,因看好家乡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和返乡创业利好政策,两人回到颍上县盛堂乡,流转土地,规模种植酱菜原材料。渠道有优势、政策有帮扶,朱利苹发展规模种植,迅速成为当地农户效仿、合作的对象。考虑到当地还有不少群众没有脱贫,企业也需要大量的酱菜原材料。2017年,朱利苹采取了“公司+种植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带动种植大户和周边群众共同发展蔬菜生产。
目前,该县已有6家农业合作社、260多户村民与颍盛农业公司开展订单式合作,蔬菜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随着订单农业规模扩大,颍盛公司的年营业额也突破9000万元,并通过土地流转、居家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160多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直播带货 产品畅销
“奶油南瓜口感软糯、老少皆宜……”近日,抖音百万粉丝博主“愚大海”把颍上县垂岗乡墩黄村的奶油南瓜“搬”进了直播间。“带货”一个小时,奶油南瓜就订出500多单、1500公斤。
“前几天,我拉南瓜到街上去卖,一斤才卖一块钱,现在不用出家门就卖到了一块五毛钱一斤。”通过“直播带货”,村里的奶油南瓜销量“噌噌”上涨,村民汤传良笑得合不拢嘴。
2017年,墩黄村在定点帮扶单位省水利厅的帮助下,全面改造提升村内基础设施,成立了墩黄星创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通过发展大棚蔬果等设施农业攻坚脱贫。
产业扶贫立竿见影,第二年,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决定种植奶油南瓜项目,在村里选出10户有劳动能力、有种植意愿的贫困户示范种植,免费发放种子、提供技术、帮助销售,以此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走上了产业脱贫之路。
种植奶油南瓜,让越来越多的墩黄村民尝到了甜头。今年,墩黄村种植奶油南瓜的村民有20多户。正当村民们准备迎接新一季的丰收时,一场洪涝灾害袭来,7月中上旬采摘完的奶油南瓜未能及时售出。眼看村民们的南瓜滞销,驻村扶贫工作队便与电商企业合作开拓销路。令村民没想到的是,通过“直播带货”,3天内就卖出了1500公斤奶油南瓜,拓宽了农产品上行之路。
“墩黄村的南瓜品质很好,且群众送来的南瓜确实做到了我们要求的八成熟、表皮光滑等,我们的合作很成功。”帮助墩黄村销售奶油南瓜的安徽牧莱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徐飞龙表示,墩黄村蔬果种植规模大,如果还有销售需求,企业很乐意帮忙。
就近就业 日子红火
在颍上县黄桥镇两湾新村,王家珍一家住着一套125平方米的安置楼房,无论房屋装修还是环境配套都不比城里小区差。目前,王家珍就在家门口杰阳服饰公司的扶贫车间上班,做到上班挣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
王家珍原来住在河抱湾村,那里水患频繁,是典型的贫困村。为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的问题,颍上县将河抱湾村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2017年,包括王家珍在内的323户985名贫困群众,告别“穷窝”,搬进了现在的两湾新村。住进了环境幽雅的小区楼房,还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搁在3年前,王家珍连想都没想过。
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该县坚持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确保每户至少享受一项帮扶措施。尤其是在帮助群众就业增收方面,让稳就业举措落地见效,如定期举办技能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到县循环经济园务工;吸引特色种植经营主体投资,流转近千亩土地,既增加了村民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又提供了近百个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就近就业。同时,黄桥镇还开发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在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就业的同时,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仅杰阳服饰扶贫车间在新村落户,就已带动近百人就业,其中脱贫户24人。
村民马文敏在车间剪线头,每月能拿2000元工资,加上其他收入,一家人已摘掉了“穷帽”,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胡德兰的丈夫早逝,几个孩子靠她一个人拉扯,搬进新村后,她在家门口从事保洁工作,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3年来,两湾新村通过落实包括就业帮扶在内的扶贫政策,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的贫困线以下提高到目前的近万元,易地搬迁的贫困群众奔上了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