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制定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适应配套的地方主要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主要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有标准可依。建立健全“两品一标”和品牌认证监管及补贴奖励机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品牌农产品的比例,力争占农产品生产总量或种植养殖面积的40%以上,充分发挥品质、品牌农产品的带动效应。大力开展产地环境和农业污染监测治理,推广使用绿色环保缓释化肥、有机肥、配方肥。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绿色防控实施区域内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模式,重点抓好秸秆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利用工程,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5%。实施畜禽规模养殖粪污转化有机肥工程,进一步提升有机肥生产转化能力。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全覆盖。完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开展全县食用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全面检测分析,积极推进检验检测站资质认证步伐,强化各镇农产品监管站建设,配置快速检测设备。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设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检测点,积极开展企业农产品速测。
完善监管体系。该县还建立起职责任务明确、考核体系完备的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形成上下协调联动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将所有农资经营单位、农产品生产基地、收储单位、批发零售市场纳入监管范围,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县“一盘棋”,有效整合资源,形成监管合力。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常态化监管。全年县级定性抽检农产品样品数量不少于8000个,定量抽检农产品样品数量不少于300个。每个乡镇监管机构全年定性检测样品不少于1000个。县城内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部落实产品自检制度。建立现场巡查制度,在农药使用高峰期、农兽药间隔期、休药期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生产基地的农药使用情况开展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