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绽放美丽乡村新活力

   日期:2020-08-27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zgny.com    浏览:356    评论:0    
核心提示:  初秋时节,行走在豫南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花海环绕,村容整洁,古朴的村落与现代业态气息的交织,弥散着浓浓的“乡韵

  初秋时节,行走在豫南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花海环绕,村容整洁,古朴的村落与现代业态气息的交织,弥散着浓浓的“乡韵”,十分引人入胜;而这里只是河南省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建设美丽乡村的一角。时下,在中原大地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广袤乡村正在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华丽蝶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农村最普惠的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补齐的最大短板之一来抓,打出了以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的环境整治“组合拳”,也勾勒出了一幅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

  纵观河南,农村人居环境也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介绍,自2018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明显提升,共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637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3%,85%以上的县(市、区)建成全域一体城乡融合的市场化保洁机制,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群众满意度保持在80%以上。

  乡村之美在于干净整齐

  走进平桥区明港镇清淮村村民李祝英家中,院内花花草草红绿相间、石桌石凳古朴典雅,客厅里各种绿植装饰“打点”,整洁有序。“现在村里路修的好,家家门口都有垃圾桶,房前屋后种上了花卉苗木,村内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走出家门看着就舒心,把自己家里收拾的漂漂亮亮的才能映衬着村里的美景。”李祝英高兴地说。

  为让乡村环境变美,平桥区各村成立了专业的保洁队,结合网格化管理,无死角、无盲区推进村居环境改善;组建党员先锋队和志愿者服务队,每周对主街道、背街小巷等进行全面清理。同时,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智慧环卫管理云平台,实现对环卫人员、车辆、保洁效果的实时监管。

  无独有偶,当走进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街道以及一排排富有豫东民居特色的两三层小楼。然而,几年前这里却是“刮风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到处垃圾乱堆乱放、污水横流,村民无不怨声载道。穷则思变,2015年张庄村趁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东风,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产业项目逐个落地,一系列的扶贫政策让张庄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真是旧貌变新颜,感觉比城里还好。”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说。

  紧扣垃圾“收集分类化、运输减量化、处置资源化、处理无害化”,河南省多地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一些基础条件好的村庄建有污水处理设施,重点推进提升乡镇政府所在地、旅游风景区等重点区域村庄的污水治理率,以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现在全省绝大多数村庄都配备了垃圾桶或垃圾池,村里每天都能看到有人清扫垃圾,有垃圾车去收运垃圾,全省普遍建立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长效机制,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人居环境指导处负责人介绍,现在的农村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丽了。

  井然有序的农村看着更美。河南省还持续抓村容村貌整治,开展“一宅变四园”,整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让荒废宅院变身为树园、游园、果园、菜园(花园),对公共场所、主街道两侧的外墙面进行美化,下大力气解决乱堆乱放、私搭乱建和残垣断壁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整治荒芜宅基地近1.6万亩,以此来实现农村空间逐步趋向美化,农村变得越来越整齐。

  “现在一到农村,能明显的感觉到主次干道整洁亮堂,农户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有序,以往垃圾乱堆、杂物挡道的现象已经很难看到。”林州市陵阳镇北辛庄村村民焦松梅满意地说。林州市坚持拆违治乱,利用旧物废物,就地取材,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村庄景观,既美化了环境,又腾出了发展空间。

  乡村之风在于和谐宜居

  百亩荷花园呈现在眼前,向日葵观光带引得游人驻足,荒芜的空心院落被改造成了书院、茶社、村史馆、豆腐坊,人气十足,路边废旧的坛坛罐罐里栽种了花草……行走于新集村中,不禁让人们对如诗如画的田园和一座座“有文化的院子”拍手叫好。

  在平桥区,摒弃大拆大建的改造,尊重村庄肌理,做到不砍树、不填塘、不挖山、不扒房,坚持修旧如旧,对老屋、老墙、老井进行保护利用;同时又大刀阔斧的整治,改水改厕、改厨改房、垃圾分类回收、污水统一处理,保持干净整洁,既传承保护了历史文化,又提升了村庄颜值,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让村庄重新焕发活力。

  近年来,河南省持续推进农村畅通工程、绿化工程、亮化工程,加强通村组道路建设,加快村内道路硬化、坑塘河道治理、公共场所绿化,加强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目前,全部行政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乡村绿化覆盖率达34.5%,80%的行政村公共场所等重点部位有照明,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

  小厕所,大民生。河南各地通过大力推进厕所革命,解决了农民如厕难的问题。“过去很多城里人不愿去农村,农民进城打工回来也不愿住家里,最大的原因是农村的厕所问题,现在农村旱厕变水冲式厕所,很多农户也用上了抽水马桶,和城里没多大区别,年轻人逢年过节都想回村里住。”前后对比,民权县白云寺镇小浑子村党支部书记杨冬冬感触颇深。

  在改厕中,河南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孟州市、长葛市等地整村或联村建立粪污集中处理终端,通过管网或人工抽粪的方式,将粪污导入实现了无害化处理;鹤壁市鹤山区根据山区丘陵缺水的现状,探索了草粉生态改厕模式,既节约了用水,又实现了秸秆粪污资源化利用,这两种改厕模式还入选全国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

  既要重面子,又要看里子。河南省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在提升农村道路、环卫设施等硬件建设水平的同时,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文明素质的提升。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健全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文明创建评选活动和“五美庭院”示范创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培育文明乡风,全省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村镇总数的50%以上。

  如今,农村的软环境得到显著提升,村庄内一个个文化长廊和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许多村庄还建有村史馆、农家书屋,农民争当志愿者、争做典型,农村文化生活变得更丰富,文明乡风也更加淳厚了。

  乡村之变在于更有吸引力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开始让广大乡村处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抒发出浓浓的乡愁,也唤回了越来越多的思乡游子,迎来了慕名而至的远近宾客。

  曾常年在城市打拼的平桥区蓝店街道办王寨村村民马宪斌,当看到乡村的变化后,决定扎根在村里,开了一家名为“田园居”的农家餐馆。如今他站在租用的小院儿门口,门口是塘、对面是山,终日游客盈门,每到周末,都需要提前预订。“别看我这儿只是农家乐,消费不比城里低,游客吃的可不光是特色菜,还享受着这儿的好风光。”马宪斌说。

  村容村貌改善了,生态环境美化了,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了,农村越来越有吸引力了。河南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城里人到农村休闲观光、健康养生,农家乐、民宿、康养基地在全省各地蓬勃发展,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在鲁山县四棵树乡黄沟村,通过环境集中整治后,拆除无人居住的荒废危旧房,变成小微游园、花园、菜园、果园和停车场的“四园一场”,把无人居住的农家院加以修缮,把原先的旱厕改造成了水冲式卫生间、配置了一些农村的老式家具陈设,把卧室布置干净整洁得像宾馆房,打造出“农家自助小院”,开门营业后,市场反响非常好。“现在城里人到农村旅游甚至租房生活,成为一种新的时髦,既增添了农村人气,又促进了农民增收。”黄沟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京玉介绍。

  除此之外,焦作修武县依托良好的生态和文化资源,探索将美学向党建、文旅、农业等领域延伸,大力发展美学经济,打造全域美学发展新格局;信阳新县则大力发展红色生态游、赏花踏青游、乡村休闲游,其中旅游产业对全县GDP的贡献值达23.5%。

  随着农村变美,也吸引了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全省返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49.8万人,带动900多万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良好的环境也带动了4000多座扶贫车间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各地带动扶贫的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正在慢慢在河南变为现实。

  如今,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万千乡村日新月异,群众生活安居乐业,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不仅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山村,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乡村逐渐成为了人们向往的地方,乡村也让生活开始变得越来越好。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