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描绘了美好蓝图,为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指明了前进方向。一年来,罗源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狠抓“五兴并举”,积极探索创新,坚持久久为功,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初级版、中级版、高级版,2019年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排名第二。即日起,本报推出“乡村振兴看罗源”系列报道,展示罗源县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的工作成效、特色亮点、成功经验和创新探索。
“钱”对于乡村振兴来说,意味着什么?
“钱”既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也是发展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的一项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对于农民和涉农企业来说,贷款准入门槛高,融资难,融资贵,只能靠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扩大生产,严重制约了发展;对于政府来说,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村容村貌,推动新农村建设……样样离不开钱。
14日,全市创新财政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现场会在罗源县召开。罗源县通过创新金融服务和专项债操作,撬动资金杠杆,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这些经验和做法为全市破解当前“三农”瓶颈问题,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快形成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政银担”撬动5倍资金
“有了这笔‘政银担’资金,我们企业在2020年就能大干一场了!”近日,罗源县起步镇的诚华秀珍菇种植场的负责人黄春华特别兴奋,因为有罗源农信联社提供的100万元“菌菇贷”,让他打算扩大生产。
“做农业风险高,贷款一直不太容易,我们之前经常要通过民间借贷来周转,也不敢轻易扩大生产。现在这笔‘菌菇贷’不仅政府贴息,农信社还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利益低,我们农户也受益。”黄春华告诉记者,现在公司主要经营菌菇包的生产,去年生产500多万包,今年打算扩大生产,生产到1000万包。
“‘政银担’是我们与罗源县政府、福建农业融资担保公司三方合作创新开展的一项服务,为县域内符合条件的农户、涉农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提供信贷金融服务。”罗源农信联社主任刘晓宏介绍,“政银担”是全省首创,去年12月16日,罗源农信联社携手罗源县人民政府、福建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署“政银担”三方合作协议,罗源县政府与省农担公司按照1∶2的比例出资6000万元设立风险基金,为农民、农业企业提供贷款提供担保,这种“政府+企业”的担保方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破解了农户、企业融资难的困局。农信社通过对风险基金放大5倍授信,单笔贷款金额最高可达100万元,充分满足了企业和农户的信贷需求。
对于小额农户贷款,不用提供抵押物或保证人,不用向亲戚朋友借钱,不仅县政府补贴3%的贷款利息,农信社也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政银担”有效缓解了“三农”贷款难的问题。刘晓宏介绍,“政银担”担保基金承担70%的风险责任,银行承担30%的风险,有效降低了银行风险,加大了信贷投放的信心,目前农担公司已经累计为罗源农户担保金额近1亿元,至今担保贷款未出现风险。
特色金融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除了“菌菇贷”,还有“鲍鱼贷”、“花卉贷”。在罗源县,每一个特色产业都有自己“量身订制”的特色信贷产品可以对接,每一个乡镇都有一款专属的信贷产品,每一名农户都能找到自己的信贷产品。
罗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林辉介绍,根据地域资源禀赋,罗源重点扶持食用菌、茶叶、花卉苗木、果蔬、水产养殖等8大农业产业,形成“一菇独秀,八产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各个农业产业融资周期、融资金额、抗风险能力都有所不同,在罗源县政府的主导下,金融服务因地制宜,精准对接,特色信贷融资产品遍地开花,打通了乡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些特色融资产品,发展了‘蓝色信贷’、‘绿色信贷’,引导金融资本流向农业企业,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据介绍,至6月末,罗源县涉农贷款共支持菌菇类贷款2.65亿元,支持海产养殖类贷款7.35亿元。
“现在反季节香菇种植项目市场前景好,我们今年打算投入资金继续扩大生产,之前我正在为资金缺口发愁,没想到农信联社伸出援手,开通绿色通道,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福建省春夏秋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忠华说。黄忠华的公司位于罗源霍口畲族乡,公司利用牛姆山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发展反季节香菇种植项目,但资金不足是公司发展的瓶颈,罗源县农信社经过实地调查,结合“畲情贷”专属政策,创新信贷服务模式,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为企业新增发放了45万元贷款。
“乡村振兴需要一批懂乡村、爱乡村的致富带头人,我们为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出了创业担保贷,有针对妇女创业的‘巧妇贷’,还有扶持青年创业的‘青创贷’,针对纳税企业的‘银税通’等。”刘晓宏介绍说。
一纸债券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夜幕下的松山镇北山村,千亩红树林与天边的晚霞相映成趣,商业风情街、观海美食民宿等项目为渔村旅游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
看着游人如织的北山湾红树林景区,村主任叶忠信脸上笑开了花。“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接待能力也提升了,村财有了,村民也富了。”这一切,都源于罗源县安排500万元专项债券资金打造海上渔村旅游项目。
“乡村振兴就要巨量资金投入,一方面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持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开拓新的资金渠道,罗源以破解‘融资难’为靶点,在全省首创以地方债券使用方式助力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对接省、市有关部门,成功争取并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92亿元。”罗源县副县长陈启辉介绍说。
以北山村为例,专项债券资金500万元用来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建设,打造渔乡风情步道及景观改造,商业风情街,观海美食民俗等项目,形成以渔村旅游产业为支撑,渔业、农业、餐饮、住宿等周边产品辐射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产业集聚化、规模化,项目建成后引入旅游公司、吸引商户入驻,摊位租赁、获取租金、税收等方式取得收益,合计每年用于债券资金平衡专项收入225万元,不仅覆盖债券存续期间内各年项目投资及债券本息偿还的需求,同时还辐射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村庄及全镇实现乡村振兴。
据介绍,罗源以沿海乡镇为主线,以重点区域为突破,精准发力,补齐短板,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园区、乡村文旅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等4个方面7个项目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