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中央精神、外省市先进改革经验和本区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确定了“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分类有序”推进改革的工作原则,坚持党建引领,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统筹推进,全面完成了全区161个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考虑大城市郊区农村资源资产类型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以盘活优势资源、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为导向,把全区161个村总体上划分为“城中村”、经济强村和土地资源大村三大类型,分类施策、有序推进,持续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源源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针对“城中村”,重在建立架构、理顺机制,提升竞争实力
“城中村”主要特点是原村委会名下拥有各类主体公司、企业,集体经营性资产存量较大、土地资源不多,下属企业效益较好。对这类村,将经营性资产为主的净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成员,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不打乱原有集体资产经营现状,探索合作社管资产、下属企业管经营的两级经营机制,使产权更清晰,经营更灵活,市场主体地位更规范,为推进城市化做好制度准备。
针对经济强村,重在镇级统筹、抱团发展,扩大资产规模
位于城郊结合部的经济强村主要特点是经营性资产较大,有一定的土地资源并已实现经营权流转。这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我们组建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将土地使用权折价后,以股权或债权等形式投资镇级经营平台,在不改变土地村级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厘清镇村两级土地使用和利益分配格局,既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区域化统筹,也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确保村级集体获得稳定的收益。
针对资源大村,重在盘活资源、推动流转,增加集体收入
资源大村的主要特点是位置相对偏远,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量较少,资源性资产存量较大。在改革中,我们将土地以资源股的形式量化给成员,积极推动土地资源流转,盘活存量土地,稳步提高村级集体收入。
通过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西青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2019年,全区村级集体资产由602亿元增加到712亿元,增长了18%;各村平均集体收入由2555万元增加到2924万元,增长了1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现了分股合心、联股联心,农民既当家、又监管、还分红,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