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舒兰大地,沃野田畴,稻浪翻滚,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几年来,舒兰市一直把补齐三农领域短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目标,努力走出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促进三农工作全面发展。
——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其中,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林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2%;
——农业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项目,新增农机动力3万千瓦,农机总动力达到118万千瓦,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年累计投资5350万元,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区)10个,畜牧养殖业进一步规范化发展;
——全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1.7万亩,超额完成5000亩;
——全面完成47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度建设任务,超额两万亩;全市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5068.8亩,超额完成5000亩任务指标,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总量达到33.04万吨,同比增幅27.7%。;
——全年全市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新成立农民合作社11家,家庭农场17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90人,省级现代青年农场主20人。
这些亮眼成绩的取得,奥秘在哪?让我们一探究竟。
从规模化向品牌化转型,产品供不应求
产业发展首先要有量,然后再有质。舒兰市特色农业产业的首要特点是从规模化向品牌化转型,不断提高产业的集约化水平和经济效益。白旗香瓜、长麻沟西红柿、法特果蔬、朝阳蔬菜等以整个乡镇和整个村屯形式推进的规模化品牌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发展。
香瓜是眼下最应季的水果之一。多年来,一说香瓜,很多人便知白旗香瓜好吃。借此名气,白旗镇以“香瓜名镇”为产业定位,整镇打造白旗香瓜品牌。
7月2日,位于白旗镇岗子村202国道旁的志波果蔬合作社5栋香瓜大棚瓜香扑鼻。棚内,香瓜结满藤蔓;棚外道边摆着摊,每公斤20元的价格引来路人纷纷购买。“5栋大棚7亩地,从5月中旬到11月初产瓜5万多公斤,纯收入估计有25万元。”合作社理事长杨志波说。
今年,白旗镇种植香瓜225亩,其中棚膜香瓜61栋75亩、大地香瓜150亩;总产量预计50万公斤,总收入预计120万元以上,主要分布于202国道沿线的岗子村等8个村。为促进规模化向品牌化转型,白旗镇成立了香瓜协会,实行抱团发展。协会将逐步统一购种、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已与吉林市果菜批发市场、邮政公司网上销售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线下保底和线上高端两个销售市场。
与白旗香瓜类似,吉舒街道全力整屯打造长麻沟西红柿品牌。在曙光村长麻沟屯,新世纪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使用长麻沟西红柿品牌,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供不应求。40 多户种植大棚西红柿76栋,其中温室大棚26栋,每栋纯收入20万元;普通大棚50栋,每栋纯收入8万多元;上市初期每公斤零售价40元,全年纯收入1000多万元。此外,法特镇也是整镇打造法特果蔬品牌,今年,500多户种植699栋4050亩黄瓜、豆角等近10个品种的蔬菜和水果,纯收入预计8100万元。
目前,舒兰市特色农业产业规模种植基地有30多个,总面积1.8万亩,占特色农业产业总面积23.7% ,形成了白旗香瓜、长麻沟西红柿、法特果蔬、朝阳蔬菜、新安黑木耳5个区域公共品牌。
龙头企业构建全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更高
从规模化向品牌化转型过程中,集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融合一、二、三产业的龙头企业,逐渐成为舒兰市特色农业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将特色农业产业提质为现代农业。
夏日里,在开原镇模范村一片一望无际的山上,蒲公英、桔梗、柴胡、芍药等中药材作物漫山遍野,长势喜人。花季时,鲜花盛开,争奇斗艳,吸引城里人前来观赏。这是吉林省均林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
均林公司是一家集中药材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舒兰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模范村等多个乡村建有中药材种植基地2.3万亩,带动中药材种植户500多户;在环城街道富家村建有一家中药材加工厂,在深圳市建有销售公司,与北京、青岛等地科研院所共同研发和生产保健养生饮品等高附加值的食药两用产品。去年,该公司实现产值2311万元,为500多农户创造纯收入755万元。
与均林公司一样,吉林省大力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甜黏玉米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开原镇保安村等多个乡村建有4000多亩甜黏玉米种植基地和年加工2000万穗的加工厂。去年,该公司甜黏玉米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为100多农户创造纯收入600多万元,比种植普通玉米增收20%以上。
同样,吉林中北佳盛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是舒兰市一家集蓝莓种植、加工、销售,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企业。 该公司在吉舒街道民主村建有500亩蓝莓种植基地,今年是蓝莓定植第二年。明年蓝莓结果后,该公司将进入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可带动100多人就业,年均增收1.5万元到2万元。
目前,舒兰市特色农业产业中全产业链企业有5户,去年实现总产值2.6亿元,为近8000户农户创收1200万元。
产业为农户和村集体创收,脱贫攻坚有保障
在龙头企业构建的全产业链支撑下,舒兰市特色农业产业呈现出稳产高效的优势,不仅为普通农户增收致富,更为贫困户持久脱贫不返贫提供稳定保障。为此,舒兰市把特色农业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法特果蔬园区是今年新投产的大型园区。这里,大棚鳞次栉比,棚外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设施修建一新,棚内四季如春。7月,棚内的豆角等多个品种的蔬菜和水果挂满枝头,工人忙着采摘。该园区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建有日光温室大棚49栋。舒兰市政府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财政专项资金、包保部门帮扶资金和法特镇各村集体财产共同投入,建设其中11栋大棚,每村至少有1栋大棚,每栋大棚为村集体年均创收预计5万元。其余38栋由法特镇6户种植大户投资和受益,年创收预计190万元。
同样,大力食品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去年向合作社支付收益5万元,其中给本村9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元,给村集体分红4.1万元。舒兰市抚民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在包保部门投入帮扶资金后,每年为全乡贫困户分红,去年为272户贫困户分红5.57万元。
目前,舒兰市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产业项目有38个,占扶贫产业项目总数的38.7%。
舒兰市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企业化、全产业链等现代产业元素,鼓起了农民腰包,把全市经济带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