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喜看黑土地上稻菽千重浪——通化市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纪实

   日期:2020-08-03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316    评论:0    
核心提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视察时强调:“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视察时强调:“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省农业发展的殷切嘱托。

  大力夯实农业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通化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通过大力实施黑土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机械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等措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农民收入持续提升。

  2019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27.23亿斤,同比增长3%,创近10年来新高;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97元,同比增长8.6%,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

  盛夏时节,行走在山城通化的田野上,只见一条条水渠纵横交错、一片片农田绿浪滚滚,生机盎然……

  厚植“家当”

  守护好每一寸黑土地

  耕地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化市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调整优化结构,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通化黑土区设施条件、内在质量、生态环境。

  7月探访通化市各粮食主产区,田野间郁郁青青,呈现出农作物生长的蓬勃希望。

  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中国火山岩稻米之乡,柳河县将黑土地保护作为“一把手”工程,今年春播期间已完成秸秆覆盖还田500亩、秸秆旋耕还田13万亩。同时,该县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不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有效指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种田。

  围绕病害防治,辉南县加强植物检疫监管,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建立水稻病虫害飞防作业试验试点项目10万亩,建立吉林省水稻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减药控害技术示范区2000亩,完成3个国家级农作物病虫害调查监测与预报区域站建设,全面完成春季稻“水象甲”疫情调查和防控工作。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大地的丰收加强了保护。

  近年来,守护好每一寸耕地,通化市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技术模式,重点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少耕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类型,坚持“五化”利用,全市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80%,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提高。持续推进农作物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自2015年以来,化肥农药连续四年实现负增长,切实的保护好黑土地这一珍贵资源,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通化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辉南县、柳河县等粮食主产区,统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建设内容,加强建设管理,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进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近五年来,全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达到80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提振“底气”

  科技支撑强农业筋骨

  高标准耕种、高质量发展,既要让粮食增产,也要让农民增收。

  “这稻田养鸭技术真不错啊,不仅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鸭粪还能提高土壤肥力……”在通化县金斗乡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种植业农技人员正在交流稻田养鸭技术。

  近年来,通化县加强农技推广,形成了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中心,科技示范主体和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技术讲座、实地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及时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送到田间地头。“我们建立了‘农技员+示范主体+辐射户’技术服务模式,在春耕、夏管、秋收等生产关键季节,解决农民技术需求。”通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春艳告诉记者:“农民种地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来找我们。”

  以技术推广培育科技新农民,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通化市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高农民职业化素质和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和水平,全市每年筛选推广新技术新成果40项,培训农民6万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大力推广绿色高效配套技术,全市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各项技术200万亩(次)以上。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和生态修复工作,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3万亩。

  积极打造“智慧农业”新亮点,全市标准化益农信息社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为农民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上的产前、产中、产后问题和日常健康生活等问题,实现了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活信息服务。

  推广新型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通化市大力推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示范性合作社和“一乡一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全市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累计达到350个。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重点解决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等瓶颈,推进辉南县国家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辉南县、柳河县2个国家级粮食生产县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有效加快通化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2019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5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

  打造“靠山”

  抱团奋进让绿地生辉

  仲夏时节,走进通化县西江镇江达万亩有机生态基地,过去小而散的农田经过整合后,呈现出万亩稻浪一望无垠的新景象。沿着栈道步入其间,眼前水稻青青,耳畔鸭鸣阵阵,一派现代田园风光。

  这样景象,得益于整合资源壮规模、强化管理上水平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西江镇联合域内通化江达米业有限公司,通过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严格按照绿色、有机稻米的生产标准,实行订单农业。通过几年的基地建设,广大稻农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而且转变了观念、增强了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意识,订单农户由开始的几百户增至现在的近2000余户,订单面积由2001年的3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0余亩。

  无独有偶,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的组合,柳河县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经营主体创新发展,增强农业致富带富能力。积极创建国家级火山岩稻米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优质绿色水稻发展到32万亩,形成了以大米姐、国信、蛙田等为龙头的现代稻米产业集群。

  在通化,大规模基地建设节节登高,新型经营主体规模也不断壮大。

  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领域的不同优势,通化市全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互换、土地入股等形式,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占二轮家庭承包土地面积达到45%。

  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各类服务组织开展土地托管、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直接面向农户的农业生产托管,扩大服务规模,促进小农户与社会大生产力有机衔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4719个,家庭农场累计达到2022家,有效激发了农业发展内生动力,成为农民致富的“靠山”。

  在希望的田野上,通化人正在用勤劳的双手播种并收获丰硕的果实,用奋斗的汗水浇灌出更美好的明天。以总书记的嘱托践行职责、使命,山城通化有能力、有信心,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增产,作出更大的贡献。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