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马图村:红色老区的“绿色崛起”(上)

   日期:2019-04-22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浏览:1272    评论:0    
核心提示:  本报记者郑可欢  春雨催新芽。在广东梅州丰顺龙岗镇马图村,几场春雨过后,便到了一年最忙的时候。“最近因为调试加工方法

  本报记者郑可欢

  春雨催新芽。在广东梅州丰顺龙岗镇马图村,几场春雨过后,便到了一年最忙的时候。“最近因为调试加工方法,试喝了很多新茶,喝得嗓子都有点不舒服了。”马图村党支部书记何运新告诉记者。与何运新一样忙碌的,还有遍布在山上万亩茶园中采摘春茶的马图村村民。

  马图村位于粤东地区莲花山脉支脉深处。在马图村中央苏区丰顺革命史料陈列馆,珍贵的史料记载以及生动的雕塑和图片,述说着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红军与马图老区人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1929年10月28日,红四军军长朱德率3个纵队6000多人,由闽西向东江梅州地区挺进,抵达马图,在这里休整,后来留下了梁锡祐、谭汉卿等30多位军事政治骨干和战士120多人会同当地干部群众开展长期的革命工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朱德、陈毅、聂荣臻、罗荣桓、林彪等5位共和国元帅都曾在此战斗生活过。在战火纷飞的沧桑岁月,马图老区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采茶不忘朱军长,当年带军过山洼;赠给井冈茶种子,井冈精神播万家……”一曲山歌《敬您一杯马图茶》,道尽了红军与马图村民的鱼水情。在马图村,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据说当时革命红军看到当地田少山多,并有种茶的传统,朱德军长便给马图村馈送了一些从江西带来的新茶种,积极鼓励村民向山谋发展进行开荒种茶。

  于是“红军茶”便在马图村中漫山遍野地生长繁衍下来,而红军顽强斗争、坚忍不拔的红色精神也随着茶树的落地在马图人的心里生了根。

  马图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村民即便是到所属的龙岗镇办事,也有18公里的蜿蜒山路要走。村里所种的茶叶虽然有好质量,却没有好销路,交通状况成为经济发展的掣肘因素。2003年,马图村被列为广东省级贫困村,村集体收入不足万元。

  横亘的天堑并没有阻挡马图人向外求发展的步伐。得益于国家“村村通”公路的工程,2004年,马图村通往县城40多公里的沙土路被修成硬底水泥路,就是这条不足4米宽的水泥路,送出了富村民的茶叶,也迎来了强产业的龙头。

  200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马图乡贤饶富强回乡创办了“马山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入标准化种植规范,带动农户种植茶叶。“以前传统种植茶叶的方式非常粗放,一年仅可以采摘两次,通过现代化生产技术引导村民规范种植,可以把茶叶的采摘次数增加到一年7次。”饶富强介绍。企业与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引进了茶叶现代化种植管理规范,并对农户进行了种茶管茶的相关培训。据介绍,过去粗放经营生产的茶叶一斤仅能卖到50元-60元,如今经过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加工的茶叶一斤可卖到200元。清香四溢的缕缕茶叶飞出大山,成为了马图村民的“致富叶”,2018年马图茶年产量达48万斤,年产值近7000万元,茶叶单项人均收入约1.5万元,全村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超过了100户。在马图村,870多户农户家家种茶,甚至带动了周边3个县5个镇进行茶叶专业化种植,乡村振兴的抓手越发粗壮有力。

  斗转星移,无论是过去的斗争岁月,或是如今的和平盛世,红色始终是马图村的发展底色。今年36岁的何运新,刚刚履职马图村党支部书记3个月,既是村务工作的新兵,也是茶叶产业的老将。由他创办的“马图茶叶”公司,是马图村仅有的两家龙头企业之一。“我们鼓励年轻的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担任村‘两委’干部,给马图村的发展带来活力。”龙岗镇镇委书记吴鹏鸟表示。如今在马图村,像何运新一样回村创业干事的年轻党员越来越多。“我们村委里面有7名党员干部都是村里的茶叶种植大户,每年茶叶产出在几百斤以上,党员的致富带头作用非常明显。”何运新说道。

  2017年,马图村启动了“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工程,马图苏区当年历经战火洗礼、见证革命沧桑岁月保留下来的革命遗址被复原与修缮,和全村重峦叠嶂的自然生态景观相互映衬,既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构筑了新的载体,也为发掘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