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土改第一村”:家门口上班让农民免去思乡苦

   日期:2019-04-22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强勇    浏览:589    评论:0    
核心提示:新华社哈尔滨4月19日电题:“土改第一村”:家门口上班让农民免去思乡苦  新华社记者强勇  “老鄂,上班去了!”  吃完早

    新华社哈尔滨4月19日电题:“土改第一村”:家门口上班让农民免去思乡苦

  新华社记者强勇

  “老鄂,上班去了!”

  吃完早饭,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村民鄂文俭正拾掇碗筷,这时大门口突然有人喊。抬头一看,原来是工友刘晓利,他赶紧擦了擦手,和家里人招呼一声就出了门。

  从鄂文俭家到他上班的哈尔滨金雪莲笔业有限公司,走路用不到10分钟。一路上,鸟雀叽叽喳喳,他和刘晓利也聊个不停。宽宽的村道两旁是整齐的砖房或别墅,不时有农民骑着电动车或开着小轿车,在村里进进出出。

  鄂文俭生活的元宝村是小说《暴风骤雨》的原型地,中国共产党人在东北最早掀起土地改革的地方。这个一直因“土改”远近闻名的村子,拥有着20多家大大小小的企业——铅笔厂、铅笔板厂、米厂、煎饼厂等。附近别的村村民大都出外打工,元宝村却少了这个烦恼。

  “全村600多户,大部分家都有人在企业上班。”元宝村村主任施永平说。

  41岁的鄂文俭就是其中一员。他的工作是操作铅笔板胶合机,上料、拣板、打夹子,3个人负责一台机器,一天下来能粘合十几万块板。“活不累,都是机器在干,人保持专注就行。”他说,每个月大概3000元收入,不见得比外头打工差。

  就在几年前,鄂文俭想着闯一闯,去南方干了一阵子采砂的活儿,工钱虽不少,但饱受思乡煎熬。他上有老下有小,父母都年过花甲,心里着实放不下,两个孩子大的16岁、小的6岁,一天不见想得慌。

  想家乡,想家人,2017年鄂文俭回了乡,就近在铅笔厂工作,既减少家人牵挂,又方便照顾家。家里5亩水田、1垧多旱田,一直是父母打理,农忙时根本顾不过来。现在,春种、秋收鄂文俭和同样打工的爱人都能搭把手,父母担子轻不少。

  两口子每月工资加起来五六千元,种地一年还有两万多元的收入……鄂文俭掰着手指给记者算,脸上的笑带着腼腆。

  目前元宝村的铅笔板产量占全国60%,铅笔产量约占全国1/4。在这些企业带动下,2018年全村总资产达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1万元,半数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楼房或别墅。

  但元宝村的“财柱子”铅笔产业也曾陷入徘徊,前几年一度不吃香。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坐不住了,他带着大家走市场、访企业,最终认定:年产两亿支铅笔,但每支利润不足1分钱的模式必须淘汰。

  “中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咱也不能落后了。”张宝金说,由村集体企业金雪莲笔业带头,逐步放弃低端市场,向高端精品及报纸卷笔等绿色新品转变,现在每支铅笔的利润多的已达两毛钱。

  2019年传来好消息,金雪莲笔业的铅笔订单又增加了两三成,鄂文俭和工友们的干劲更足了。

 
标签: 乡村振兴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