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万盛:传承乡村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日期:2018-11-19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748    评论:0    
核心提示:  小人物、大情怀。在万盛经开区,一大批特色乡村文化于当地人的代代奋斗和传承下,历久弥新,在时间的长河中绽放着耀眼光彩。

  小人物、大情怀。在万盛经开区,一大批特色乡村文化于当地人的代代奋斗和传承下,历久弥新,在时间的长河中绽放着耀眼光彩。

  然而,藏在深闺中的乡村文化吸引力有限,需要打响品牌才有影响力。

  对此,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在众多乡村文化的传承弘扬中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突出民俗风情特色,推出了金桥吹打、后坝狮舞、红苗踩山会等“一村一品一特色”的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对全区乡村文化振兴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区域社会经济繁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金桥吹打——因热爱而坚守

  马蹄阵阵荡云霄,马声嘶鸣风萧萧。在绵延青山的空旷处,张登洋嘹亮的唢呐声传遍各处。他抬头挺胸,手推唢呐向上、如同骏马前蹄腾空,头向上昂扬、如马嘴怒嘶,尤其是当曲至高潮的时候,听上去如同野性十足的万马奔腾,荡人心魄。

  作为金桥吹打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登洋6岁第一次接触唢呐、8岁学艺、17岁正式拜师,金桥吹打于他,已融入骨血。

  “小的时候,听人家吹唢呐、敲锣鼓是村里唯一的娱乐方式,金桥吹打活动在万盛乃至周边区县很是活跃。”张登洋说,从小的耳濡目染,吹打也成了他的最大爱好。

  十几岁时拜“马风派”第五代传人翁庆华为师,他的金桥吹打渐入佳境,已掌握了“马蹄阵阵,马声昂扬”的精髓。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张登洋“让金桥吹打永不失传”的梦想开始萌芽。

  与其他吹打流派相比,金桥吹打的演奏形式灵活多变,曲目也更丰富,分花灯、宫堂、雕打、竹叶吹奏、口哨等多种类别,曲牌300多个、乐曲1000余首,有《急马出山》《鸡公调》《青山水落音》《庆丰收》等经典曲牌,其音色明快、穿透力强、擅长模仿骏马的风格享誉渝南黔北。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和现代音乐文化的兴起,金桥吹打一度陷入低潮,面临着吹打队员青黄不接、曲牌失传的危机。

  本着对金桥吹打的热爱,张登洋放下了刚有起色的建材生意,与一众队员一起重建了吹打队。“我们一起吹打十多年,都特别热爱金桥吹打,觉得有义务、有责任去重振金桥吹打。”张登洋说。

  他们重新编排节目,将队员分为若干小组去自由联系业务,在政府的支持下代表万盛参加了首届重庆民间吹打比赛,解决了金桥吹打的燃眉之急。

  2002年5月,当时的万盛区委、区政府投入资金20万元,成立了金桥民间吹打保护抢救小组,开展吹打曲牌的收集、整理和录音、录像工作。随后,成立“金桥民间吹打艺术团”,组建了金桥中心校少儿吹打队,开展金桥吹打传统曲牌的传承教学、排练赛演活动。

  2006年,金桥吹打申报国家级非遗成功;2008年,张登洋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金桥吹打队伍两次受邀参加央视民歌类节目录制。从此,金桥吹打名声大噪,从小镇走到了全国人民面前。

  如今,万盛经开区文化馆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金桥吹打”深度挖掘各项工作开展,收集整理金桥吹打传统曲牌,预计在今年完成乐谱制作、曲目排练、曲目录音、曲目录像、视频制作及MV出版发行等工作。

  后坝狮舞——因梦想而奋斗

  “狮子玩翠楼,和尚啃狗腿”是万盛经开区万东镇团结村后坝、干龙洞一带的民间艺人对“后坝狮舞”的描述。

  在累叠的12张八仙桌或48根木质长条板凳上表演的“翻翠楼”、两头狮子在顶端桌腿上穿梭动作的“双狮抢宝”、跟随大头和尚慢慢攀爬12张八仙桌的“狮猴过西天”、狮子双手支撑横在一条桌腿上、用嘴去叼咬道具的“鳌鱼吃水”……

  狮舞表演喜庆吉祥,有用彩纸、响铃装饰,动作矫健的艳丽狮子,着青布长衫、手持蒲扇、表演滑稽的大头和尚,十分吸人眼球。

  加之技术动作集惊险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再配上节奏欢快的吹打,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这项历史悠久的民间特色文化始于清朝中期,已在万盛后坝传承了九代。

  “后坝狮舞虽然源于北方,却与北方的狮舞不同。”后坝狮舞代表性传承人张晓林说,在呈现狮子娇憨可爱的基础上,创始人将《西游记》收服青狮的片段改编融入狮舞中,这才形成了融武术、杂技、戏剧于一体,独具一格的“后坝狮舞”。

  十几岁开始拜师学艺,为了演活狮舞,张晓林每天苦练引体向上、俯卧撑,并配合演出边演边练,“翻翠楼”能一口气上4张桌子。随着乐队走村串乡,后坝狮舞在附近区县红极一时,一个月最多能演28场。

  这些年,各种新鲜的文化节目冲击着传统文化,懂得玩狮绝技套路和舞狮技巧的人已为数不多,技艺也是大不如从前。

  2007年,万东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重组队伍,搭建班子,对“后坝狮舞”进行技艺恢复。先后添置了大小狮子道具近80个,把跟第七代传人张学贵学过狮舞技艺的10余名人员重新召集起来,开展排练。

  2010年,“后坝狮舞”成功申请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后坝狮舞技术动作多而复杂,倒立、空翻等属于基本功训练动作,极其考验表演者的腰力和脚力。这些对如今已年过五十的张晓林来说,已显得力不从心。

  “现在年纪大了,舞不动了,我就抓紧时间带徒弟、作指导。”张晓林说,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后坝狮舞中来,传承这项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红苗踩山会——因相聚而美好

  “太阳出来照山坪,山坪风光最迷人;哥唱天上九姐妹,妹唱地上九连环……”随着苗家对唱的嘹亮歌声,深沉的铜鼓与高昂的唢呐交织,悠扬的芦笙与欢快的苗舞同步,苗族踩山会盛大开幕,万盛石林被装点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伴着笙歌鼓点,《滚山珠》、《爬花秆》等众多展示苗家风情的传统节目轮番上场,相聚、寻友、对歌、迎亲等苗家婚俗和打牛、祭山神等习俗相映成趣,生动表现了苗族同胞的劳动、生活、祭祀、婚丧等民风民俗,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苗文化长卷。

  每年踩山会,苗家男女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芦笙,聚集在山坪上。他们载歌载舞、迎请祖先、祭神还愿、交朋结友,煞是热闹。苗家“咪彩”(苗语,未婚姑娘)和“咪哆”(苗语,未婚男子)还可通过芦笙舞蹈和对唱交流,尽抒胸臆,有意者可互赠手绢、腰带,以做定情之意。

  踩山会又称踩山坪、踩花山,是世居万盛的“红头苗”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文化集会,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由于这一活动历史悠久,具有娱乐、联谊等特点,极富浓郁巴渝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风情,受到万盛一带各个村寨和附近省市的苗族群众的欣然响应,纷至沓来。

  多年来,由于无文字传递,加之地域闭塞,使如此美妙而极富民族特色的苗族文化曾空响山谷。

  20世纪90年代,万盛各级政府部门积极争取,成功举办了首届万盛苗族踩山会,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当地苗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至此,踩山会逐步传承并扩展开来,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是第20届,参与人数不断攀升。

  2006年,“万盛苗族踩山会”被列入重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越来越被市内外群众所熟知,每年可吸引数万名游客前来观看,苗族歌舞更多次应邀参加国家和重庆市的重大庆典活动。

  《文化亮点》

  金桥唢呐制作

  金桥吹打源于宋元,是巴渝吹打的精华部分。作为其最主要的乐器,金桥唢呐以其完美的音色,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成品唢呐以万盛为中心,远销贵州、湖南、四川等5省20余市区县。

  金桥唢呐要经过选料、加工唢呐杆、铳尖、编制喇叭口、上漆、装配等数十个流程。有海笛(特高音)、二台(高音)、三台(中音)、头台(低音)、莽台(超低音)、特大唢呐6种不同规格,其中最大的青山莽喇叭口直径1.5米、唢呐管长4.5米,演奏时需4人抬、2人按音孔、1人吹,7个人共同操作才能演奏。“青山莽”于2005年金桥唢呐赴京展出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唢呐管选硬度、密度大、柔韧性强的红豆杉木,用传统的木工“手工推板”打磨唢呐管形状,用手钻钻出音孔;喇叭口用柔软细小的牛尾慈竹竹丝编制完成后晾干、刮膏灰、打磨光滑平整,上多道生漆;哨子为金桥特有的野生大麦秆;铳尖、堵塞气盘则均用质地坚硬而有弹性的铜片,最后按顺序装配而成。

  从2001年起,万盛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金桥镇三级联动,对金桥唢呐制作传统技艺进行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多次召开金桥吹打唢呐制作专题研讨会,对唢呐制作的起源、传承、发展等进行整理、归类、存档。

  目前,万盛经开区已将金桥民间吹打唢呐传统制作技艺纳入全区特色文化重点保护内容,有专门的陈列室,展出各阶段的唢呐发展演变史,促进了这项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红苗民俗风情

  万盛石林附近,世代居住着一支苗族同胞,属苗族分支中的红苗,他们服饰集美术与工艺于一体,其美食也声名远播。

  彩布、刺绣、珠子缀满全身,红苗服饰做工精湛,色彩艳丽,颇具民族特色。

  其中,男装主要是刚遮膝盖的大裤脚裤,红布束腰,短衣衣领饰红,头缠盘状黑帕,在帕尾用红布或红线、彩色丝须编接等。

  女装要精致和复杂得多,一般由头饰、衬衣、围腰组成。头饰极为丰富,用丝织品或彩布缠头,数围形似圆盘大帽,外沿是镶有图案的花饰,扎成小花,串以翠珠。衬衣多为白色,腰系刺绣和蜡染的大套小围腰,围腰图案设计精美。除服饰外,还佩戴手帕、香包等刺绣工艺品。

  2017年,万盛红苗服饰已成功申报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而用全牛烹饪的牛肉汤锅,则征服了来万盛石林游玩的众多食客。最新鲜的带皮牛肉煮进锅里,自家泡的酸菜熬在其中,还有浓浓的牛油和辣椒酱的味道,让闻者垂涎欲滴、流连忘返。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