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在嘎查一线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纪实
格格 谭艳丽 本报记者马晓刚
前些年,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嘎查还是个不知名的小村子,没啥出奇的地方。可现在情况却大不相同了,这里有别具特色的“开心农场”,有小桥流水人家,能吃能玩能购物,是全市乡村游的首选;孔雀园里,开屏的孔雀抖动着漂亮的羽毛,让人一饱眼福;傍晚帽子广场上演的各种节目,总能洗去农民们一天的疲劳……
看着红红火火的村庄,党支部书记白双龙很欣慰,作为这个嘎查的“当家人”,自他上任以来,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振兴乡村。在他的带动下,嘎查里的党员干部、村民群众都充满了干劲儿。
义勒力特嘎查的华丽转身,成为乌兰浩特市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乌兰浩特市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农村发展的深度融合,初步构建了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服务群众“无死角”
“市级督导+镇级推进+村级落实”,在乌兰浩特市,从上到下都严格落实三级责任主体机制,不仅形成了“主体+任务+问题+措施+时限+责任领导”的主体化规范建设循环模式,还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和服务能力,党支部阵地也在为民服务中变得更加牢固。
几把椅子,围坐一圈,家长里短、矛盾纠纷、个人困难,都拿到支部会上说一说。乌兰浩特市太本站镇通过“把支部会开在群众家里”、建立“党群贴心聊天室”等新的党群对话阵地,村干部、党员和村民共同出谋划策,现场解决问题,让支部会成为村民矛盾纠纷的“调解会”。
2月初,有村民反映新华村村民车某,因倒垃圾时不经意将垃圾倒在邻居家门口,结冰后给邻居一家出行带来不便,邻居找到村委会进行调解。当晚该村党支部书记就带着村委会主任和支委委员登门召开支部会,详细了解情况,并召集双方当事人及家属进行协调。车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表示以后不会那么做。“他们在我家开了两小时的支部会,饭没吃一口,茶没喝一杯。”车某说,村里有这样的带头人他们信服。
为民服务各有特色。与太本站镇不同,义勒力特镇则推行了“党员包联胡同”的新模式,鼓励每名党员认领一条胡同,并为广大党员设岗定责,树立起“我是党员我光荣,有岗有为我自豪”的理念,激发了广大无职党员“想作为”的热情。
义勒力特嘎查80岁的付温都舍,是一名有着43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年纪大,但也坚持认领了胡同。每天付温都舍都挨家挨户走一圈,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也都愿意和他说。老人认领的胡同可以说是义勒力特嘎查最干净的胡同。“其实,每天早上我只是象征性地走一圈就行了,各家早就把门前打扫干净了。”付温都舍说。
为确保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无死角”,乌兰浩特市农村的党员干部经常活跃在田间地头,通过入户交流、记录民情日记、建立联系群众微信群等方式,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困难,并利用党小组会,将收集上来的问题总结梳理,形成党员联系群众问题台账,通过“两委”联席会议、镇党委会议定期研究解决民情问题。截至目前,共收集群众困难问题3215件,解决问题2087件。
当好创业带富“领头雁”
在太本站镇建设村的韭菜大棚里,村民吴俊峰蹲下身子,麻利地将割下来的韭菜扎捆、装箱,一簇簇绿油油的韭菜里透着水灵。
吴俊峰已经种植20多年韭菜了,是村里种韭菜的“行家”。去年,韭菜产业为他增收近10万元。可作为一名党员,吴俊峰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更多的村民致富。于是,他成立了韭菜专业合作社,雇用村民帮忙到大棚里割韭菜,同时把韭菜种植技术推广给更多村民,“一是让农民有机会了解韭菜种植,二是帮助农民增收,能干的村民一年能在这里增收5000多元。”
吴俊峰探索出了“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方式,为广大农户提供产销“一条龙”服务,如今已带动49户贫困户、99人走上致富路。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乌兰浩特市把带领农村党员创业带富作为从严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实施了农民党员“创业带富”行动,通过党员自荐、群众推荐、党组织选定等程序,共确定了72名党员为“创业带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340户,形成了“党支部+党员+贫困户”的模式。
在党员干部带领下,村民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乌兰浩特市“趁热打铁”,开展了嘎查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行动,进一步增强嘎查村的造血功能。在巩固原有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同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模式,实行多元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嘎查村已全部实现“清零递增”,其中,5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项目共有34个,5万元以下的为27个。
乌兰哈达镇高根营子嘎查就是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嘎查党支部书记王银山考虑到嘎查人多地少的实际,在与嘎查“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商议后,决定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成立一支机械工程队,工程队采用“由村集体组建、项目收入归集体所有、给队员结算工资”的运营模式,几年来为嘎查增加集体收入245万元。
有了集体资金就要为村民办实事。嘎查购置了大型机械设备,每年为村民免费翻地;主动承担全村350户、987人的农村合作医疗费用,4年来已为村民缴费41.25万元;坚持资助老弱病残、贫困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已捐资捐物达8万余元……
王银山告诉记者,目前嘎查人均收入已经连续4年突破1万元,这是他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最高兴的事。
选准乡村振兴“接班人”
今年是嘎查村“两委”换届年,乌兰浩特市把握好关键环节,为嘎查村选好配强班子。目前,嘎查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全市61个嘎查村新一届党组织已全部产生。
“我们严格标准,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能够干事创业、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选进嘎查村‘两委’班子。”乌兰浩特市委组织部组织2组组长陈长锁介绍,本次嘎查村党组织换届中,年龄构成得到优化,更多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党组织班子;同时,性别比例明显改善,女性党组织委员为25人,女性党组织书记为3人;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党组织委员高中及以上学历为129人,占69.73%,党组织书记高中及以上学历47人,占
77.05%。
在嘎查村“两委”班子组建成功之后,乌兰浩特市迅速对新一届嘎查村党组织成员进行了全覆盖培训,鼓励他们将培训所学运用到抓班子、建组织、强队伍、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的实践中,尽快适应工作角色。
对于乌兰哈达镇胡力斯台嘎查衡成钢来说,嘎查的情况他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这已是他担任的第3届党支部书记。
“之所以能连任,是因为他真把村民放心上,这几年嘎查发生了很大变化,老百姓都看在眼里,也都拥护他。”村民郭晓军跟着衡书记种植蔬菜大棚,赚到了钱。
2013年,衡成钢上任的第二年,他就引入了温室大棚的项目发展设施农业,还大胆培育食用菌助农增收,在他的带领下,嘎查的人均收入从几千元增加到1万多元,小康户占90%以上。随后,他又把重点放在了庭院经济上,实行果蔬套种,在桃树下种菠菜、在葡萄架旁种韭菜,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进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如今,像衡成刚这样奋斗在农村一线的党支部书记,逐渐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