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青海东部实施农村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助力脱贫攻坚

   日期:2018-11-16     来源:新华社    作者:zgny.com    浏览:469    评论:0    
核心提示: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题:破解用水难的有力举措——青海东部实施农村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助力脱贫攻坚  新华社记者胡璐、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题:破解用水难的有力举措——青海东部实施农村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助力脱贫攻坚

  新华社记者胡璐、郁琼源

  “以前村里水源紧张只能种春小麦,单产也不高,每亩收入500元左右。从今年开始全村都通水了,5、6月份收完冬小麦后接着种蔬菜,一亩地收入达到了2000元。如今村里不少人又种下了冬油菜,日子越过越好啦。”说起今年的收成,尕布村50多岁的村主任蓟金财格外高兴。

  尕布村地处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坎布拉镇境内。在此之前,由于这个村离黄河较远,沿途修建了三个泵站,才能将水抽到地里,但产生的电费就要花掉很大一部分收入。

  这是记者赴青海调研了解到的。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但其实不仅是尕布村,作为青海境内重要的农业生产区,黄河谷地多年来一直面临着工程性缺水——由于田高水低,看着水却用不上。随着电力的推广普及,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个地区灌溉以电力提灌为主,但灌溉电费每亩高达120至150元,近30%的耕地出现撂荒。

  青海省水利厅外资项目办副主任王海奎说,为了引入资金解决灌溉难题,2011年青海省依托已建的李家峡、公伯峡水库,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支持下,启动了青海省东部地区农村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它通过新建4条干渠骨干工程,加上田间水利配套及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自流引水上山,计划灌溉面积20.85万亩。项目涉及的化隆、循化和尖扎县均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目前这个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

  在尖扎县坎布拉镇的河谷中,记者看到,从河谷底部竖立起高度超过40米的混凝土支架,支撑起长度超过100米、横亘在两座坡顶间的渡槽。从李家峡水库流出的黄河水沿着渡槽穿过山顶,从坎布拉镇一路奔向康扬镇、措周乡,流向尖扎县各个灌区。

  李家峡水电站拦河大坝长414米、高175米,把黄河南北岸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座澄清湛蓝的人工湖——坎布拉湖。依托抬高的黄河水位和水库坝肩预留的农灌口,黄河水沿着已建成的管道顺流而下。而位于循化县和化隆县境内的公伯峡水库灌溉工程也已接近尾声,逐步显现出预期的经济效益。

  为了发挥出最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这个项目还与青海省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紧密衔接。青海省重大土地整理项目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冶有贵说,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充分利用了李家峡、公伯峡水库灌溉工程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根据水源水量来确定土地开发整理规模和灌溉面积。

  王海奎说,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也使项目的综合效益更大、可持续性更强。这主要体现在参与式灌溉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和机构能力建设三方面。亚洲开发银行为此提供了技术援助赠款。比如,建立12个示范农民用水户协会,逐步探索形成了干渠由灌区运行管理机构管理、支渠以下渠系由协会管理的分级管理模式;在农业发展上通过技术引进、技术示范与培训,提高农民的能力等。

  据测算,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将从0.35提高到0.56,实现约9万亩电力提灌面积改自流灌溉,仅电费一项,每年能为农民节省1000多万元。同时,更为科学的用水方式将有效节约水资源。

  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效果则更为显著。“水源的充足,不仅使得小麦等粮食作物单产明显增长,也为推动作物种植结构合理调整提供了条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王海奎说。

  近年来,种植养殖大户或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的农作物、养殖基地和园区较多。项目的实施,不仅为项目区提供了可靠的水利支撑,也为提高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创造了重要条件。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