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纪念农村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沙龙:深化农村改革的江苏脉络

   日期:2018-10-3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zgny.com    浏览:409    评论:0    
核心提示:深 化 农 村 改 革 的 江 苏 脉 络——江苏农经学会“纪念农村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沙龙侧记  记 者 沈 建 华  在全国各地庆

深 化 农 村 改 革 的 江 苏 脉 络

——江苏农经学会“纪念农村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沙龙侧记

  记 者  沈 建 华

  在全国各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10月19日,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在仪征市举办“纪念农村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沙龙活动。省委、省政府、省人大有关方面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在会上热情回顾,深入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围绕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改革发展思路和政治政策建议。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多次参与中央一号文件起草工作的原江苏省委农工部长、全国知名“三农”专家吴镕,对全国和江苏农村改革脉络的理析,清晰而生动。记者记得他在对改革30周年的回顾总结中,就有一段简洁精辟的妙论。他认为,农村改革的成功,主要得力于“群众首创,上下互动,分散决策,坚持不懈”,引来掌声不断。对改革40周年的回顾与总结,这位耄耋老人,依然思路清晰,语言风趣。

曾多次参与中央一号文件起草工作的原江苏省委农工部长、全国知名“三农”专家吴镕

  “198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结论,把包产到户说成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这两句话是了不得的,我认为这两句话的分量非常的伟大,这是一个大转弯!”他说,当时,我们江苏省泗洪县上塘公社垫湖大队的包产到户,比安徽小岗村还早两个月,还上了人民日报(1981年3月4日),题目为《春到上塘》。

  原省委农工办主任、现任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主任的诸纪录同志,近来撰写了一篇很有深度的长文《农村改革的江苏贡献》。他在沙龙会上,回顾总结了江苏对深化农村改革的十大贡献之后,得出三点基本结论:

  “第一点基本结论就是看来看去改革还是农民创造的;第二点结论就是除了农村创造以外,还要靠一些功勋式的人物来总结、推广、指导。譬如,像我们省这个层面的吴老部长,就是江苏农村改革的设计者、参与者、推动者。我有一个例子非常清晰,就是一开始多渠道流通的时候,很多地方讲流通的这些人都是二道贩子。吴部长写了一篇文章《百万雄鸡下江南》,他在《农民日报》上头版头条说,应该鼓励苏中的农民把鸡贩到江南,贩到上海。没有这些领导者、思想者的贡献和推动,改革也许不会这样加速推进。”

  回顾与总结过去,是为了着眼今天和将来的改革与发展。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吴沛良同志的发言,则从立法、执法和优化农村改革发展环境的角度,做了深刻的阐述。

  他介绍说,省人大农经委近期主要做了和正在做着四点工作,来参与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一是农业的立法。我们把江苏的涉农法律法规全部梳理了一下,发现很多的法律法规不适应新时期需要,很多没有修改,甚至有很多没有作废的,光审批,不作废,光审批不修改,越审越多,甚至还有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第二个问题就是执法监督,这个大家很清楚;第三项工作是像我们人大的“三农”工作主要是一个重大事项的决策,比如说我们前几年搞的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这个很重要。然后是环境污染处理决定,然后依法推动攻坚战的决定,为了这个决定我们今年人大也进行了改革,人大建立了智库,组织了一百多个专家,为人大立法、监督执法的民主化、科学化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第四项工作主要是联系代表、服务代表。我们省人大代表里面涉及到“三农”的有57个,一共有70个人大代表,为调动更多精英参与农村改革发展发挥更多更好作用。

  刚刚从紧张的深入调研工作中赶来,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同志的发言,总结回顾了江苏四个方面的探索:探索创建了一批“江苏路径”,特别是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镇企业发展方面成功的经验和路径;探索创建了一批“江苏模式”,包括农村土地改革方面的模式;探索形成了一批“江苏标准”,包括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标准,我们也制定了市场交易的实施细则,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杨时云同志更多地着眼于当前与今后的农村改革发展。他说,下一步怎么样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切实安排好的工作。最主要的还是要围绕着改革开放,围绕着推进三大改革来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从我们农业系统角度来讲,我们还是围绕着土地承包地三权分治改革和集体经济改革等改革,重点注重从四个方面来做好工作:一是注重运用系统化思维,来推进农村三大改革;二是更加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确保农民分享改革的红利,农村改革40周年之所以成功,关键就是盘活了农民的红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确保农民的获得感;三是扩大农村机构管理的阳光行动;四是注重强化问题导向。譬如土地确权以后的一些遗留问题,特别是一些信访问题,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等确权登记以后要把遗留问题处理好;再就是登记办证的成果应用,我们确权以后的数据很多,怎么把这个数据用到我们农村土地改革过程当中,发挥应有的效应;第三个是把各个财务平台整合起来。在这个方面我们通过信息平台,让农民知道,扩大农民的事权,让农民参与、知情,而且也要很好的监督;第四个是注重农产品供给。结合农业系统的工作,我们下一步更多的要在农村改革方面进行深化,尤其是三大改革,来进一步的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完成好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具体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能。

  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要求和安排,正在紧锣密鼓地参与推动和承办“苏标大米”省域品牌创建的江苏省农业品牌协会负责同志,在发言中,从新世纪以来的17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与上世纪数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比较,从农村发展全要素的优化配置、多要素的的联动发展等角度,深入阐述了改革40周年的核心内容和重大意义。

  他认为,2010年以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中央对要素配置的重视程度,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同步的。2010年之后,中央一号文件从只有一两处提到“要素”,到2018年七个地方提到发展要素,与三中全会提出,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全要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总书记在小岗村深化农村改革座谈会上讲,深化农村改革要实行多要素联动,都表明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在深化农村改革中的权重的演变和趋向。因为,随着改革发展的进程和深化的程度、力度,包括农村经济在内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靠经典意义上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三个要素发挥作用了,它需要更多的要素来联动,尤其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以说中央强调了这两个关键词,全要素和多要素,也让我们看到了深化改革发展的方向。而农业品牌建设,需要集聚更多优质的发展要素,是一个良好的有效载体,集聚的最终结果,将会实现和证明着各种发展要素优化配置的方向和它的重点内容。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