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不毛地今日粮满仓
——山西右玉以土地综合开发撬动脱贫攻坚
徐道红
2018年8月8日,山西省政府正式宣布朔州市右玉县退出贫困县。
右玉曾经林木绿化率不足3%,在这个“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的地方搞农业综合开发,推动绿色发展真是难上加难。自1993年开始,右玉遵循“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走农业综合开发之路,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以特色产业规划扶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沙棘产业振兴项目,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绿色生态畜牧和特色生态旅游“两大产业”基地;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今天的塞上绿洲,林木绿化率达到54%;做大做强杂粮产业,进行中低产田改造,运用水利、林业、农业科技等措施,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逐渐扭转了全县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成为全国小杂粮基地县。发展壮大畜牧业,全县羊的饲养量达到75万只。2002年以来,主攻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成了一批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和谐的生态观光旅游区,农业综合开发使右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如虎添翼。
右玉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兼顾。
右玉当地种植小杂粮历史悠久,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使右玉种植的小杂粮品质好。因缺水,产量不高,当地农民小杂粮种植主要满足自用,无法形成产业。将中低产田改造作为突破口,近年来右玉县新改5.09万亩中低产业,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73.6万公斤、油料生产能力196.4万公斤,直接带动项目区农民亩均增收300元,有1.1万农民从中受益。
沙棘在当地原本野生植物,其营养、保健价值很高,其加工产品近年来颇受市场青睐,2017年以来,右玉累计投资4389万元,对威远、新城等5个乡镇的12个村实施优种增值工程,将原本不被重视的植物开发成一个产业。对于当地的另一个传统产业养殖业,右玉县在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2002-2016年,累计投资7811.2万元,完成生态综合治理面积8.15万亩,为右玉县人均7只羊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草饲支撑。近年来,右玉及周边绿化工程不断加大,支持威远镇苗木基地建设,如今,“右玉”已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樟子松苗木供应基地,此项工程每年给农户带来户均纯收入8万多元。
右玉县将生产基地发展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累计投资14624.72万元,先后对全县畜牧养殖、农畜产品加工、沙棘果加工和设施种植等34个项目进行产业化发展项目扶持。同时,与特色生态旅游相结合,近17年来连续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经济林,修筑淤地坝、谷坊、溪流护岸等水保工程,发展乡村特色生态旅游,目前,特色生态旅游已成为右玉经济发展的两大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