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26户、12392人,贫困发生率为0.96%。且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占7成。”日前,定州市委副书记、扶贫办主任赵建斌介绍说,定州是非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看似不重,实际上却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
如何避免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贫困户成为脱贫攻坚的“死角”,让全面脱贫目标如期实现?该市坚持以发展扶贫产业为主攻方向,以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为核心,以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为基本防线,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产业扶贫“拔穷根”
72岁的马小孩是定州市号头庄村村民,2008年独生女儿去世,他和老伴仅靠5亩地维持生计,加上还要抚养未成年的外孙,日子捉襟见肘。畜牧养殖是乡里的传统特色产业,2016年,乡民政所根据马小孩的意愿帮其申请了扶贫项目资金发展山羊养殖。如今,马小孩家靠山羊养殖一年有四五千元收入,再加上种地收入和低保补贴,一年差不多有1.3万元的收入。
产业扶贫要想扶到点上、根上,必须实现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为此,该市要求各乡镇依靠优势产业,帮助有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畜禽养殖、苗木种植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把贫困户深度嵌入产业发展链条,使其参与和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进一步提升家庭手工业组织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鼓励引导和吸纳贫困户参与;加强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种养技术、市场信息和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等,实现户户有增收门路、人人有挣钱之道。
今年7月,该市印发了《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实施方案》,项目主要包括资产收益、个人养殖、个人种植等类别,涉及25个乡镇、441个村、5307户,产业扶贫覆盖率实现100%。
同时,实行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统筹使用,以市供销总公司为实施主体,选择市场风险小、收益长期稳定的项目,通过量化折股方式开展产业扶贫。以三级金融服务网络为抓手,对信用良好、有就业创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小额扶贫信贷。
健康扶贫“兜住底”
目前,该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4721户、因残致贫1226户。该市打出政策组合拳,全力兜住贫困底线。
“我儿子癫痫病发作住院,享受先治疗后付费,医药费共4000多元,自己只掏300多元。”官道庄村贫困户马菊香说。
“定州有279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于先治疗后付费政策。”定州市委副书记、扶贫办主任赵建斌说,2017年以来,该市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医疗救助金1300多万元;67家定点医院实现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大额医疗保险报销、提高待遇部分和医疗救助直接结算;取消大病保险住院报销起付线,并将大病保险年度支付封顶线提高到50万元,综合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
在此基础上,该市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实行全额补贴,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供养对象按比例进行资助,并逐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商业补充保险。
2016年以来,该市共审核建档立卡残疾人“两项补贴”1713人,实现建档立卡残疾人政策性增收155余万元,开展危房改造、无障碍改造34户。目前,正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对47名建档立卡重度精神、智力、一级肢体残疾人,落实每人每月400元的特困供养政策。对770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含319名重度残疾人)落实低保政策,并办理“两项补贴”。
大扶贫格局“聚合力”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定州市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形成了各方出力、多点发力、共同给力的扶贫新局面。
该市组织4884名干部职工帮助贫困家庭谋划产业、指导就业、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实现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市林业局、市残联等发挥职能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定州德龙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润森林业种植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积极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周村镇周村的贫困户陈玉敏的儿子患有白血病,儿媳李腾飞为照顾丈夫不能外出打工。周村镇的扶贫干部帮李腾飞争取到一份保洁员的工作,润森林业种植公司则为陈玉敏提供了苗木养护工作。“我这份工作按工时发工资,贫困户在这打工享有优先用工权。”陈玉敏说。该企业在实行土地流转时,有16个贫困户的70多亩地原本不在苗木种植成片规划范围内,但考虑到这些贫困户有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企业还是跟其签订了合同并提前支付了一年的土地流转费用。
将贫困户“扶上马”之后,如何让他们在脱贫的道路上行得快、走得稳?定州市创新金融产品,抓好金融扶贫。农业银行支持定州市信联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企业发展现代农业,授信共计2000万元。工商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扩大贫困户在小微企业就业。
同时,定州市将脱贫成果不稳定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和农村户籍非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特别是非建档立卡低保户、特困户纳入防贫监测范围,建立防贫台账,并按照“户申请、村评议、乡审核”的程序,采取医疗、教育等有针对性的救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