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重庆黔江:三大领域发力助推脱贫攻坚

   日期:2018-09-22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119    评论:0    
核心提示:  初秋时节,依旧艳阳高照。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黔江区金溪镇,各个项目施工现场、各大产业发展基地,随处可见忙碌奔波的人群

  初秋时节,依旧艳阳高照。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黔江区金溪镇,各个项目施工现场、各大产业发展基地,随处可见忙碌奔波的人群。作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金溪镇正在扬鞭催马,蹄疾步稳搞建设,不遗余力抓发展。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镇政府办公大楼里,显得寂静不少。机关干部大多已深入基层一线,指挥脱贫攻坚的各大战役。市级帮扶单位、区级各部门的帮扶人员,密集穿梭于这里,或聚在一起商讨各种攻坚方案,或现场指挥各个施工环节。

  “有黔江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市扶贫集团各单位和区级各部门的倾力支持,如今的金溪,项目建设遍地开花,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人人有致富门路,户户有增收项目,村村有骨干产业的局面正在加速变为现实。”重庆市卫生计生委扶贫集团驻黔江区金溪镇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市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张志坚说。

  项目齐上成“大工地”

  金溪场,小地名筲箕滩。“筲箕装不住水啊”,于是,便有了人饮安全巩固提升这第一道“加速度”。

  半年多来,实施人饮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处,完成太极水库至金溪集镇饮水管道安装15公里……

  “全镇97个项目全部落地生根,目前已经实质性动工88个,完工47个,可以说是方兴未艾。这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金溪镇脱贫攻坚工作,各级各部门倾力支持的结果。自去年8月以来,全镇深度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镇党委书记李波说。

  金溪镇距黔江城区约21公里,辖区面积84平方公里,由原平溪、金溪两个国家级贫困乡合并而成,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喀斯特地貌在这里表现得尤为明显,“九山半水半分田”就是这里自然条件的最好诠释:85%以上属坡耕地,还有15%的群众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村道路基差、路面窄、坡陡弯急,产业规模小、杂、散,覆盖面窄,未形成可持续增收产业,下辖8个村(社区)中,其中贫困村(社区)就占6个。

  为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金溪镇专门成立了交通扶贫攻坚指挥部、二级路改建工程项目部、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部。目前,青杠至金溪二级路已动工建设,新建村道31公里、产业路56公里、人行便道45公里,硬化村道39公里;完成了平溪村水生态养殖项目2个大坝浇筑;成立金溪镇电力扶贫工作站,完成了“望岭村”农网升级改造,青金线、金白线10千伏线路改造项目、集镇电网改造有序推进,完成了集镇弱电管线下地规划;新建完成10个通信基站并开通投用;已完成金溪天然气站征地、场站建设,安装管道3公里,具备了点火条件;完成金溪镇金溪居委等2个村市级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审定,落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980万元。

  产业发展成“聚焦点”

  蚕桑、猕猴桃、羊肚菌……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新增的5000亩“亩产万元立体农业工程”已建成型。

  “以前像这种工作,至少需要20多人6个小时才能完成,现在有了这套自动化养蚕设备,3个人就能很快做完。”走进望岭村7组,笔者被一个巨大的钢结构棚架震撼。棚架的里面,是一大片白花花的蚕子、嫩绿的桑叶和现代化的养蚕设施,养蚕大户王少友正操纵移动式蚕台,“蚕保姆”们站在自动给桑车上为蚕苗供给桑叶。

  2017年10月,王少友在望岭村流转土地247亩建立蚕桑基地,成立重庆市黔江区谚凯蚕桑专业合作社。据了解,该合作社目前采用的自动给桑车及木板方格蔟自动升降系统是全市养蚕行业最先进的设备之一,包含标准蚕棚、电动轨道、移动式蚕台和自动上蔟升降机等设备,可一次性养蚕20张。除人工喂桑环节外,这条生产线能自动完成从一龄蚕饲养直到大蚕上蔟、自动取茧等全部工序。目前合作社已带动建卡贫困户、低保户等20余户困难群众增收。

  蚕桑产业一直是金溪镇脱贫攻坚中部署发展的一大重点产业,像王少友一样的不少养蚕大户,正带动全镇蚕农走出一条养蚕致富的路子。

  而长春村4组的66户农户,则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顺青颉农业股份合作社,抱团发展蚕桑产业。63岁的理事长滕树文说,基础设施这一块,政府支持力度大,已经投入了上百万元,合作社通过村民土地入股、开垦各家撂荒地栽桑养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村民除了务工收入,年底各家还有分红,收入一定会稳步增加,脱贫指日可待。

  望岭村2组的龚福锦则对香猪养殖情有独钟。当天,在龚福锦的黔江区班森养殖股份合作社,他正和工人一起,热火朝天地建设新的养殖场。“目前香猪养殖场的年产值是70多万元,新的养殖场建成后,产值肯定会是现在的3倍。”龚福锦说,养殖场目前存栏420多头香猪,每年销售乳猪200余头、肥猪200余头、种猪400余头,除了销往黔江本地外,还销往湖南、湖北和贵州等地。新的香猪养殖场有4000多平方米,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电和路这两个最大的难题政府也已经帮助解决,即将建成投用。龚福锦还与当地农户形成了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目前周边有许多农户喂养香猪。他承诺,喂养5头以上的,都以毛猪15元每斤的价格回收,喂养5头以下的,村民可以自行处理,他也可以回收。同时,他每年还会向当地农户购买红薯、南瓜、玉米几十吨,这也为当地农户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李波介绍,金溪镇农业产业发展确立了“1555”目标,计划发展蚕桑15000亩、水果5000亩、蔬菜5000亩,其中重点培育5000亩亩收万元立体农业示范片,推动全镇粮经比例结构优化调整到1:9;目前已完成5000亩亩收万元立体农业,新栽桑2500亩,猕猴桃、蜂糖李、脆桃等特色水果5100亩,羊肚菌、辣椒、南瓜等蔬菜5350亩。全镇今冬计划栽桑1.2万亩,到2020年,1.5万亩在地桑园投产后,每年可产蚕茧3万担,实现产值5500万元,户均可实现增收2.2万元。带动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2100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340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在畜牧产业发展上,金溪镇确立了“三个一”基地建设,即依托“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引进5家龙头企业,重点建成一个10万头无抗生猪示范养殖场、一个渝东南最大的优质种蜂场、一个万头肉牛香猪养殖场。

  精准扶贫,产业是关键,扶智是基础。走进清水村,3000平方米家风主题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重庆市“绿叶义工”团队在这里开展“好家训好家风”建设试点,深入挖掘“家、孝、和、信”内涵,为600余户家庭整理提炼家训家风200余条,邀请市区书法家撰写500余幅家训家风楹联送进农家,为100余户家庭赠送家规家训匾额。同时,围绕“善、和、德、孝”等主题,对8个村(社区)的村规民约进行修改完善,引导群众遵守村规民约,远离陈规陋习,土家苗寨劲吹文明乡风。

  帮扶干部成“大忙人”

  “田书记,你感冒好点没得嘛,进屋喝点水,气候大了出来跑莫中暑!”在长春村4组的腾家院子,一位70多岁的婆婆跟一位小伙子打招呼。这位骑着电瓶车,跟当地老百姓乐呵呵打成一片的小伙子,就是重庆市卫生计生委扶贫集团第五组牵头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派驻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的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田杰。

  由于近几日受感冒困扰,不能吹风扇不能喝冰水,让体型微胖的田杰很是难受,但想到长春村目前正处于扶贫项目落地实施阶段,10万头无抗生猪示范养殖场这个项目正好是在长春村,有大量的基层工作要做,他毅然决然选择继续进村入户。

  2017年9月刚到长春村时,为了尽快熟悉情况,尽快融入群众,他向当地农户租1亩地发展产业,购买贫困户种子,反包劳务给2户贫困户共付500元劳务费,还请贫困户给予技术指导,到2018年收获农产品时,他还特意送给了贫困户土豆50公斤、玉米50公斤。田杰说,他其实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既让贫困户有物质获得感,又有精神满足感,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树立了共产党干部的良好形象,获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驻村期间,田杰还积极沟通协调第五组免费救治4位重病病人,联系重医附一院专家为金溪镇居民诊疗34人次,向金溪镇困难群众捐赠价值5万余元药品、御寒物资1000余件,2次专家义诊病人达200余人次,常见疾病相关讲座3场。积极帮助合作社联系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其中联系第五组共销售1312斤羊肚菌,销售价值13.38万元,为村集体创收2万余元;联系吉之汇销售牛心菜5000余斤,价值3800元。协调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青鸟团队赴金溪镇开展支教扶智、支医宣教、支农服务公益活动,其中受益学生达71名。

  其实,活跃在金溪镇的,还有许许多多像田杰这样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天一见亮就骑车进村做工作,半夜一两点才从村里回宿舍,这是驻金溪帮扶干部的工作常态。

  在对口帮扶部门和无数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电商扶贫已成功打造“山水金溪”公共品牌,完成35种农特产品的设计,新建电商服务点8个,建成储量2000吨的集配中心,建设新型农贸物流仓储市场1个,构建完善产销体系。引进重庆吉之汇农产品有限公司,在市卫生计生委扶贫集团组织实施下,“农家菜进食堂、爱心菜进机关”成效明显,金溪蔬菜基地的菜品源源不断的输送到45家帮扶单位的机关食堂和江津农产品国际商贸城。

  土特产进了大都市,昔日有名的“旱码头”成了电商产品的供货地。项目建设投资“出增量”,基础设施跑出“加速度”,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民生事业实现“新保障”,“三变”改革取得“新突破”,教育卫生持续“加力度”,环境整治呈现“新面貌”,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都有着质的提升。这就是正在“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的金溪镇现实写照,更是所有参与这场脱贫攻坚“硬战场”的勇士们共同努力和期待的结果。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