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吉林大荒地村乡村振兴:在这里一瞥东北乡村未来

   日期:2018-08-23     来源:新华社    作者:zgny.com    浏览:925    评论:0    
核心提示:  新华社长春8月23日电题:在这里一瞥东北乡村未来——吉林大荒地村乡村振兴见闻  新华社记者段续、张博宇  “我很清楚,

  新华社长春8月23日电题:在这里一瞥东北乡村未来——吉林大荒地村乡村振兴见闻

  新华社记者段续、张博宇

  “我很清楚,在东北,能够对中国的过去一探究竟。但没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这个国家的未来。”美国作家迈克尔·麦尔在他的《东北游记》中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可能想不到,如今他笔下的大荒地村,已颇具未来乡村模样。

  从吉林省吉林市驱车向北约25公里,就到了孤店子镇大荒地村。这座因大片荒草甸而得名的荒地,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大粮仓,优质稻米远销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让大荒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振兴之路,农民离土不离乡、生活富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充满活力的新乡村图景

  每天早上8点,48岁的冯巧霞准时到小区门口搭乘班车去往村外的东福米业公司上班。她是大荒地的村民,也是这家公司的工人。

  从冯巧霞居住的“农民新居”到工作的地方只有10分钟车程。车子沿着整齐干净的水泥村道行驶,路过一幢幢极具满族风情的院落,绿油油的稻田映入眼帘。

  天气晴朗时,村民王海生会步行上班。路过村口时,他总会到村里的老年公寓看看父母。村里年满65周岁的老人都能免费居住在这里,每年还能拿到几百元补助。公寓不远处是运动场,去年的全村运动会上,王海生还得了块奖牌。

  生活在充满乡土气息但又现代感十足的大荒地村,村民们十分满足。和村子面貌一起发生改变的,还有大家的生活方式和收入。冯巧霞一家两口人单纯种地时,忙里忙外一年也就挣两三万元。如今,两口子一个在东福米业做产业工人,另一个在村里的物业公司当保安,工资加上土地流转租金,年入10万元没问题。

  村企共建的新发展模式

  在吉林省,“大荒地”是新式乡村的代表。在稻米市场上,“大荒地”是高端大米的代表品牌,售价一公斤15元左右,品质最高的每公斤售价可达100元,销路很好。

  早在1998年,大荒地村就开始引进绿色大米。彼时,村民刘延东意识到,追求高品质一定是未来的市场趋势。2000年,他成立了东福米业,向优质稻米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推进,大荒地逐渐创出品牌。这几年,村里又利用当地的温泉资源搞起休闲旅游,红红火火。

  2011年,镇政府对大荒地村进行了全方位规划。有人提出,规划这么好,企业和村子的发展又高度契合,何不搞个“村企共建”? 建议得到大家赞同。刘延东被选举为村党委书记,他领着村民成立农业种植公司,流转村民土地,开展集约化种植经营,把农民从“一亩三分地”里解放出来。

  在国家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政策的支持下,村民们拆掉年久失修的房子,腾出30多公顷的优质耕地,搬进了企业出资建设的30多栋“农民新居”。村民王晶说,房子换了,身份也变了,在东福米业就业,成了产业工人,不用再看天吃饭。

  产业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村里给大家缴纳取暖费、物业费、水费,大荒地村民就地上楼、就地养老、就地就医的城市梦成了真。

  锚定乡村优势的高质量发展理念

  如今的大荒地村,村民们既能享受田园风光,又过上了现代化生活。许多年轻人回村就业,人气足了,村子愈发兴旺。

  “能有今天的模样,关键在于改革开拓,瞄准高质量发展。”见证了大荒地村成长的孤店子镇人大主席吴永俊说,“种好米卖好价,企业就能有足够的利润带动村子发展,村企共建就能激发活力。”

  东福米业背靠优质大米取得了成功,企业又把先进技术和理念反哺大荒地村:水稻种植坚持标准化、规范化;插秧、施肥、收获全程机械化;选优质种,施有机肥,稻田里“人除草,鸭捉虫,蟹站岗”……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带动农民进行现代化种植、加工,形成良性循环。

  凭借这些红利,大荒地村依次完成了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转变和新农村建设,从“单打一”抓农业,到农业、食品加工、旅游融合发展,路越走越活,越走越新。

  大荒地的发展路径很独特,但是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理念具有普适性。“吉林是农业大省,用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做法值得借鉴。”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说。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