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游步道,青砖黛瓦马头墙……走进江西永新县龙源口镇龙源口村,秀丽山水、古迹名胜、红色印痕,游客接踵而至。
40多岁的刘爱梅,还记得自己刚嫁过来时的情景:桥下就是农田,要上桥只能深一脚浅一脚踩过田埂;村里到处是泥巴,一下雨就得穿雨靴出门。“现在变了,村里修了石子路,桥下建了广场,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我平时做点小生意,每月也有不少收入,日子越过越舒心!”刘爱梅说。
变化源自改革。2016年,龙源口引入旅投公司,全部村民入股,在保存原貌基础上,建设桃花谷、大捷广场,发展黄桃、杨梅、大棚蔬菜等“十里产业带”。如今,这个仅有28户146人的村庄,开起了4家农家乐,人均收入由4000元提升至7000多元。
这是吉安市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围绕“红、古、绿”,打造特色美丽乡村,致力内外兼修,一个个乡村焕发新的生命力。
守住美丽乡村底色,让风景变钱景
“红色摇篮、文化庐陵、山水吉安”是吉安的名片。在井冈山大旅游引领下,如何将山上的客人留下来,如何将美丽乡村打造成新增长极?吉安人不断探索。
作为江西省唯一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市,吉安人认识到,绿色和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打造“全景吉安、全域旅游”的格局中,连点成线、拓线成面、多元融合,吉安选定农旅融合这条绿色发展新路。
8月7日一早,阳光打在54岁的井冈山市柏露乡长富桥村的李小明身上,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与这里的许多村民一样,李小明现在有了新身份:既是鹭鸣湖景区的木匠师傅,又是“枕水客栈”的老板,他老伴还在餐馆掌勺。
柏露乡坐落在偏远山区,交通闭塞,却成为市里植被保存完好的乡镇之一,这里有井冈山最大的“千亩杜鹃林”和奇特独绝的峡谷十八瀑。风景优美,但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风景如何变钱景?去年8月,乡里开工建设鹭鸣湖田园综合体,在保护原生态基础上,以不改变农民所有权为前提,将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让柏露美丽的风景“会唱歌”,不但让环境美起来,而且让村民腰包也鼓起来。
露天游泳池、玻璃房餐厅、湖边咖啡长廊……一系列新元素成为坳下村的新地标。目前,景区集精品民宿、共享农庄、田园观光、帐篷露营和青少年研学为一体,形成了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多赢局面。
有“梦里桃花源”之称的并非只有柏露。永丰县三坊乡中赦村,33户小村庄考出29名大学生,几十年来没有村民赌博酗酒、打架斗殴。如今,返乡人员自筹资金100万元,成立岩前观光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统一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建设美丽生态村。
万安县致富能手邓兰云,2008年领办了绿丰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井冈蜜柚等基地1200余亩,社员143户,其中贫困户28户,年销售果品200余万斤,年纯收入30余万元。合作社正在申报旅游景区,发展特色养殖、农事体验、旅游观光等项目。
如今,在吉安赣江两岸的青山绿水间,清净整洁、色块和谐、精细秀美的田园风光随处可见。目前全市完成1.5万个美丽乡村点建设,覆盖率达67%,到2020年,将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挖掘文化内涵,荒芜古村现活力
让乡村美起来,还要让农民精神活起来。吉安是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也孕育了璀璨千年的庐陵文化,如何让“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推进?吉安注重传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用文化基因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村里建美丽乡村,罗小林可算是大功臣。他进村入户,在‘民嘴讲堂’用通俗语言向村民宣讲。如今村民们茶余饭后、劳作之余便聚到一起,唱歌跳舞、读书看报,很是热闹,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泰和县马市镇江滨村新农村建设理事长刘小文感慨。
刘小文提到的“民嘴讲堂”,曾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全国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多项荣誉。“民嘴”们把课堂搬到村头大树底下、古祠堂内、田间地头,扎根基层,寓教于乐,让村民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涵。
“千里赣江第一岛”的泰和县马市镇蜀口村,四面环水,文化深厚,是庐陵八大文化古村之一。建设美丽乡村,蜀口村融入庐陵文化元素,保护村内古祠、古碑、古民居、古巷道,留住古村原貌。同时,筹资兴建村史馆,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等方式,在村史馆集中展示,激励蜀口后人开拓进取、建设家乡。
万安县高陂镇田北村,有600多年悠久历史,当地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产业有机结合,打造了一座创作、展示、培训、写生、销售、休闲旅游“六位一体”的农民画产业基地。田北因此被授予“中国农民画之乡”。
“从没想到我们这个小村庄,会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我的农家乐一个中午要接待十几桌客人,忙到连电话都没工夫接了!”永新县高市乡滨江村洲塘书画村村民刘建平感叹道。
去年,永新县投入700万元,通过“公司+书画+农户”的模式,利用洲塘村18栋古民居,打造了一个集创作、培训、体验、交易为一体的书画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曾经荒芜的洲塘古村重现活力。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吉安市摒弃农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越来越多的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如星星之火在乡村开展。
发展农村新产业,打造特色竞争力
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是关键。
优势产业怎么选?吉安县永阳镇江南村都是沙质土壤的稻田,由于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少,导致大片田地撂荒。村里成立合作社后,发展井冈蜜柚产业,井冈蜜柚下套种百香果、西瓜等作物,成功吸引游客前来休闲采摘,一地多收,效益大增。
特色就是竞争力。“红墟坊”、毛公九大碗菜品、乡村火锅,是井冈山市大陇镇案山村的特色。案山通过“1+8+48”的经营模式,让1家公司联合8个村集体,带动48户贫困户,搭建了合作平台,推动旅游产业、农业产业、电商产业发展。新思路顺应民心,全村危旧土坯房和旁房,1周内全部拆除,独具特色的农家乐2个月全部建成。案山实现了从脏乱村向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华丽转身。
今年40岁的李冬卫,是永丰县恩江镇石桥村新天地家庭农场的主人。他租的1180亩山地不但给村集体带来30多万元的年收入,且每年仅劳务支出就达200多万元。“家庭农场创办以来,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016年,淮山产量700多万斤,收益2000多万元;到明年,套种的沙糖橘进入首个丰产季,收益将达3000多万元。”李冬卫掰手指算了一笔账。
扶龙头强产业。去年,吉安选择正邦集团、广东温氏等30家龙头企业,帮助解决信贷资金6亿多元。精准招商对接,引进了惊石农业、东方名竹、寿光鲁盛农业等一批上市公司。
依托绿色,做出特色,吉安形成井冈蜜柚、绿色大米等六大富民产业,种植规模达450多万亩,去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家。融合促进新业态,去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242.95亿元,增幅居全省之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元,增长10.2%。绿水青山催生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