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7月26日电 题:青山绿水变成西藏山南群众的“聚宝盆”
新华社记者陈尚才
清晨,送走了住店的客人,麻麻门巴新村的农家乐老板边巴占堆才顾得上喝口茶。此时,勒布沟的薄雾正逐渐消散,麻麻门巴新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依稀可见。
勒布沟地处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境内,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原始森林面积达36万亩,景色宜人。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2014年,勒布沟到县城的柏油路建成通车。同时,在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推动下,门巴族群众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旅游,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以前村里耕地少,村民靠编竹筐等为生,生活比较艰苦。”在边巴占堆看来,乡里这几年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他家经营的农家乐共3间客房,去年收入近5万元。
在勒门巴民族乡,一座规划有序、民族特色浓郁的新型小城镇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勒村33户83人全部搬进了现代化新居。基础设施完善、风景秀美的新村,促使门巴族群众投身于旅游业,共开办了6家农家乐,其中门巴族人古如的家庭旅馆,这两月已收入2万元。
在门口搞经营,向青山借“元宝”。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抛弃了以前“卖资源”的观念,着手发展茶叶、天麻、荞麦、藏猪、木碗、编织为主的门巴民族特色产业。勒乡现有茶田700亩,2017年仅茶叶就创收208万元。
53岁的达嘎是一名门巴木碗制作人,已经做了20多年木碗的他,现在还带徒弟。他说:“制作木碗既是手艺,也是一种谋生方式,我家的木碗每年能卖3万元。”
勒布沟吉巴乡荞麦加工业主打荞麦枕头、荞麦糌粑和苦荞茶等产品,各村还经营天麻种植、竹编、藏猪养殖等,这些特色产业已成为门巴族群众的“致富业”。
游客纷至沓来,特色产业助力增收,民族手工业焕发新生。这一切,让这块古老的土地实现华丽转身,青山绿水变成门巴族群众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