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乡村振兴 足音铿锵——从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巨变看吉林省农村发展之路

   日期:2018-07-20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498    评论:0    
核心提示:  7月,吉林大地如缎似锦,新时代农业发展气象万千。  7月,吉林乡村绚烂壮阔,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年前,同样是7月

  7月,吉林大地如缎似锦,新时代农业发展气象万千。

  7月,吉林乡村绚烂壮阔,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年前,同样是7月,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吉林的殷切希望,来到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为吉林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高屋建瓴的思想与吉林人民的朴实勤奋,形成了一种历史的相遇,构成了吉林乡村振兴最细腻也最磅礴的起笔。

  三年回顾,从光东村到延边州再到整个吉林大地,奋进的激情与力量正升腾,从促进粮食增产到打造粮食品牌,从补农村短板到扬乡村长处,从“厕所革命”的“小民情”到实现农民幸福生活的“大民生”,吉林,正为乡村振兴拓路开山,为经济腾飞提供坚实支点。

  变中求新,蹚出农村发展新道路

  时代出卷,人民阅卷。农业大省吉林,始终走在“赶考”的路上。

  昔日,隐于延边州西南角的光东村,平凡又贫穷。全村301户858口人中,在村人口仅180人,且多为老人、孩子。

  位置偏远,劳动力流失,产业缺失……

  如何富?怎样富?成为一道历史的难题。

  思变!寻变!变中求新!这是吉林省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源。

  三年来,光东村勇于求变、积极转变、务实谋变,找到破解发展难题的方法,开辟改革发展的新路,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琵岩山下舞姿美,海兰江畔稻花香。

  短短三年,光东村已然成为“百度”里的明星村。民俗旅游、观光体验、风味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AA级现代农村田园旅游新区,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产业振兴的新道路。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光东村顺应时代潮流,鼓起改革的勇气、激发创新的智慧,出新招、实招、硬招,突破“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境,奋力闯出新路子、开拓新境界。

  如今的光东村,天高云淡、稻花飘香,一排排笔直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民居民宅,处处皆景,处处怡情。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

  崭新的围墙、宽敞的文化广场、专业的门球场、多样的体育健身器材……原本就能歌善舞的光东村农民,拥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乡村呈现出更加文明的新气象。

  求新者胜,思变者通!

  光东村村干部的干劲儿足了,村民的思想“通”了。

  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注重乡土味道和民族风情,补齐农村短板,发扬乡村长处。

  25户农户将自家庭院改建成别具特色的农家旅馆。朝鲜族民俗旅游公司成功入驻,100余家旅行社签订旅游用餐合同。农民们自发组织了舞蹈队,为游客提供歌舞表演。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村集体经济上升到20余万元。

  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民俗风情成为致富锦囊。

  光东村的“变中求新”仅仅是吉林农业农村发展的小小缩影。

  三年来,吉林省的公路通村率达到100%,1000多万人及70多万农村教师及学生饮水安全得到解决。农村电网解决低压“卡脖子”问题。改造农村泥草房76.4万户、危房24.8万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区及农村文化广场等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重点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助推贫困村脱贫。吉林省新农村面貌正焕然一新。

  吉林,正永葆改革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三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崭新答卷。

  变中求进,释放农业发展新动能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如何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是吉林迫切需要做出回答的重大发展课题。

  三年前,总书记踏上光东村的田埂时,这里还是一片普通的水稻田,农民以世代相传的农耕方式种田。

  如今,就在总书记站过的田埂周围,一幅美丽的稻田画呼应着碧水蓝天。“新时代”“不忘初心”“乡村振兴”三排彩色的水稻画,书写着光东村农民的心声和决心。

  曾经“单打独斗”的农民,联合起来成立了合作社。

  曾经传统的种稻方式,变成“稻田养蟹”“鸭稻共生”的新模式,实现零农药零化肥的有机生产。

  遵照总书记“细化增产技术措施,争取秋粮丰收”的嘱托,光东村在水田中设置了田间气象、虫害检测仪,将全村171公顷水田全部纳入质检系统,24小时全方位监控水稻生长环境。农业科技正改变着农村的生产方式。

  “粮食要打出品牌,确保价格好,效益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曾经的“吗西达”大米加工厂由一排破旧平房变成气派的楼房;由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现代化大米加工企业;“吗西达”由“一种好吃的大米”变成全国知名的大米品牌,价格由每斤4元涨到几十元。企业负责人金君也由一名普通的年轻创业者,成长为带动全村致富的“领头雁”。

  光东村正以水稻为依托,走出一条产业振兴之路,正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为解决产业缺失的问题,光东村结合自身优势,多途径招商引资。生产有机肥料的农业科技公司、开发当地民俗风情的旅游公司,一个个企业正落户村庄。

  知微而见著。

  吉林省变中求进,释放农业发展新动能。正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积极谋划,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开启新一轮加快设施园艺发展热潮。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造玉米、水稻、杂粮三大粮食优势产区,保障粮食总产稳定在700亿斤水平上,并全力打造“吉林大米”等粮食品牌,实现“价格好、效益好”促进农民增收。

  变中突破,实现乡村振兴新跨越

  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对于吉林来说,乡村振兴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持久战!

  面对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困难,吉林人民靠着敢闯、实干的劲头和勇气,迎难而上,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刀,在瓶颈与矛盾集中处寻求突破。

  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农村厕所是乡村生态振兴中的短板,也是体现文明进步的尺度。

  在吉林延边考察调研时,习总书记要求将“厕所革命”推广到广大农村地区。

  几个月后,光东村村民崔昌海家用上了室内水冲厕所。很快,全村210户家庭全部完成了自家的“厕所革命”。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革命”的浪潮在吉林大地掀起。经过2016年和2017年的改造工程,吉林省已经有25万户农民用上了室内卫生厕所,卫生、科学、综合利用的厕改模式正在改善吉林农村的面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业农村的发展需要坚实的基层组织。

  2015年以来,光东村建起了集一站式办公大厅、多功能厅、文体活动等为一体的标准化村部。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着力抓“班子”建设、管理、服务、发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立传习所等工作,乡村治理开辟了新境界。

  三年来,从全省到村镇广泛动员,各级党委推动各方力量向乡村治理聚集,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激活农村自治的“内生力”,加固乡村法治的“稳定力”,强健乡风文明的“软实力”,形成了统一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得到农民的称赞与拥护,党心民心得到极大提振。

  三年砥砺奋进,三年辉煌成就!在东北广袤的乡村热土上,吉林,不忘初心,勠力前行,正以妙笔丹青书写出更多气势磅礴的现代化篇章。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