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坐吃山空”到“环保入家训”——江西长水村的四十年蜕变路
新华社南昌7月3日电(记者程迪 田耘)走进江西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卢育明的家中,只见堂前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幅“卢氏家训”,上面写着“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前几年家族里的人聚在一起讨论,决定把这句话加上去。”卢育明说。
长水村坐落在九岭山脉中段武陵岩北山下,林地人均70亩,耕地人均只有7分。
卢氏家族自宋朝开始定居长水村,那时就有了族谱和家训。78岁的村民卢盛华是近两届卢氏修谱委员会的理事长,2012年他召集40多位有声望的卢氏村民讨论。“大家共同决定添加保护环境的内容。”他说。
40年间,从心安理得“坐吃山空”,到把“养山护山”放在心尖,长水村人这条路走得虽艰难但坚定。
像许多山里人一样,长水村村民用钱靠山,吃饭靠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村民看来,靠山就是“砍树卖”,“有指标争着砍,没指标偷着砍。”村民余静春之前在村旁开家具厂,他说:“一人怀抱粗的红豆杉都砍过。”“那时我也砍了很多树。”已逾花甲之年的卢育民提起来一脸懊悔。
由于滥伐树木,一下大雨,泥巴、土块被冲进水里,河水浑浊不堪。村民坐吃山空,纷纷外出谋生。“看到后果,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卢育民说,靠山吃山的想法变了。
2004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长水村拉开序幕,12.4万亩山林全部承包到户,426户村民都拿到了林权证。卢育民、余静春等村民主动放弃木材采伐指标。
卢育民指着眼前茂盛的山林说:“这里原来是一片荒草,自从分到我家后,我就开始种树。”余静春每次回乡总要买些树苗种下去,“1994年到1997年130棵红豆杉,2008年到2009年170棵桂花树。如今很多树都有碗口粗了。”
少伐木多种树演变成村里人的共识。15年间,全村有240多户农户自发上山造林共3000多亩。如今,山又绿了,水又清了,各家房前屋后浓荫蔽日。去年长水村获评“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
除了卢氏家族,近几年长水村张氏、余氏、肖氏等家族陆续将生态环保写入家训。比如,张氏家训添加的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余氏家训添加的是“树木资源、不许滥砍”。
村里人靠山吃山的“吃法”也变了。茂密的山林中,20多个木屋依坡就势,分布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间,可容纳50多名游客度假。这是卢育民打造中的木屋度假项目。
长水村村民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下旅游。“今年以来吸引游客8万多人次。”长水村党支部书记余迭文说。
武宁县委书记杜少华说,长水村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村、全国生态示范村和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2017年村人均纯收入比全县人均纯收入高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