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3年前,现在每公顷水稻能多收入两三千元。产量没啥变化,但咱吉林大米品牌越来越响,加工厂收购价也高了。”吉林省德惠市岔路口镇稻农江延侠说。
江延侠提及的改变,得益于吉林近年来实施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推动整合品牌、打造品牌、宣传品牌,吉林推出了吉林大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等六大公用品牌,形成“吉字号”品牌集群。
吉林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商品量、人均占有量和单产水平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前列。2017年,吉林粮食总产达744亿斤,粮食总产已连续5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然而,由于粮食品牌欠缺,价格长期低迷,农民增收难的困境一度存在。吉林面对的难题,在其他地方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其中重要原因是缺乏农业品牌,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
为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吉林近年来由政府部门牵头,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地多次组织吉林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宣传活动。如今,在各类交通工具和户外广告牌上都可以看到吉林大米的宣传广告。
吉林省松江佰顺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明柱告诉记者,随着“吉林大米”品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企业逐步扩大了市场,产品已进入广东等地。
“种品牌”也让吉林农民尝到了“甜头”。“2017年水稻上市以后,平均收购价格每斤1.6元,高出最低收购价0.1元,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吉林省粮食局局长李国强说,2017年吉林省稻谷加工业产值达到280亿元,同比增长10%,“这得益于吉林省近年来扎实推进大米品牌建设”。
不久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中,产品安全尤为重要,有效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也成为各地政府发力的重要方向。
吉林佳佳香牧业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吉林通榆,旗下驴肉系列产品热销上海、广东、辽宁等地,是当地脱贫攻坚和带动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之一。
企业董事长尚怀珠说,5年前之所以选择落户这里并取得快速发展,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当地近年来推行的“无疫区”建设。“光有品牌还不行,还要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无疫区不仅是对畜牧行业公共卫生和产品安全能力水平的高度认可,更被视为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形象的标志之一。
如今,吉林持续推动的“无疫区”创建正在换来“真金白银”。和佳佳香牧业集团一样,冲着吉林“无疫区”建设的东风,雏鹰、中粮等众多大型畜牧企业纷纷在吉林布局建设。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刘笑然认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覆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以质量管控保障品牌的含金量,从而真正让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惠及更多乡村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