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近日,省委、省政府将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暨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为此,本报记者采写了一组报道,希望对加快江西省乡村振兴有所裨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构建江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进一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实现农业绿色崛起。
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让市场决定产业结构往哪里调,让产业强起来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江西省生产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1986.4亿元,同比增长4.5%。
江西省农业大而不强,突出表现在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水稻、生猪、柑橘、常规水产“四个独大”的现状未能改变,农产品大路货多、优质特色精品产量少的状况还没得到根本性改变。
让市场来决定产业结构往哪里调的重要性、紧迫性,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出来。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今年开始,省政府倾力推进优质稻米、蔬菜、果业、茶叶、中药材、草地畜牧业、水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油茶等九大产业工程。
这九大产业个个都是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以中药材产业为例,广昌县农民通过白莲套种泽泻,亩均收益达9000元,是种粮的5至10倍,这说明中药材产业市场大、效益好。但在现阶段,江西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仅排在全国第20位,与江西省提出的到2020年,全省中药材总面积达到300万亩、中药材产业综合总产值达200亿元的目标,尚有不小差距。再以茶叶为例,目前全省茶园面积150万亩,排全国11位,但全省700多个品牌茶叶,至今没有一个全国响当当的品牌。要实现到2020年,全省茶园总面积200万亩以上、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的目标,还需撸起袖子加油干。
从农业供给端入手,抓好九大产业工程,让产业强起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遵循市场规律,打好农业结构调整主动仗,在保障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确保粮食主产区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让好的多起来、多的好起来。
建立以大农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让主体强起来
纵观江西省农业,产业化之路仍有许多障碍。去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产值过百亿元的才3家;产业链不长,产业融合度不够,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少,农产品加工率仅有61%,低于全国65%的平均水平。
时移势变,略从局出。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省培植稻米、蔬菜、果业、畜牧业、水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6个千亿元产业,茶叶、中药材、油茶等3个超百亿元产业;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0家、超50亿元的10家、超100亿元的3家。
建立以大农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百县百园”工程。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培育一批年产值过50亿元、100亿元的领军企业,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上规模、上水平。为此,各地要提质、增量、扩面,大力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新华告诉记者,他们投入1.4亿元,创建了以工、农、林三大产业融合的3A级景区,形成了全产业链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品精深加工率达80%,产品附加值高达4倍以上,去年实现年产值5亿多元。
建立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的生产体系,让农业综合实力强起来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如何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从江西省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的实效来看,坚持绿色导向,建立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的生产体系,大力推进基地设施化、绿色化,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品优质化、特色化是正确之路。靖安县高湖镇古楠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绿色大米,市场销售价每公斤达17.6元,亩均纯收入达1100元,比种常规稻亩均增收500多元。合作社理事长钟英华说:“在坚持绿色兴农的今天,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会错失发展机遇。”
现在,江西省“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已达4712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个,但是,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农产品不多。农业专家建议,瞄准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的目标,扬优成势、突出特色,引导各地错位竞争、差异发展,从源头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扩大“三品一标”农产品比重,倾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区和绿色农业示范区,让在国内外市场叫好的绿色农产品多起来。
做强做大农业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蹄疾步稳,产业兴旺必将为乡村振兴撑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