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记者日前从辽宁省沈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获悉, 2018年沈阳将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沈阳将加快建设宜居乡村,大力改善农村环境,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整修农村公路500公里,改造村内道路及边沟600公里,提高农村光纤网络、4G无线网络覆盖质量。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新建改造6.86万人安全饮水设施,改造农村危房341户,建设12个宜居示范村、10个城乡融合典范村。加快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持续缩小城乡低保差距。
沈阳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生产核心区建设为抓手,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产业融合、绿色发展,助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将实施六大工程:
——结构调优工程。调优种植结构。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为重点,实施沈北国家级水稻绿色高产创建示范县和市级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巩固和保证粮食产能。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在蔬菜核心区发展高标准连片日光温室,在全市范围发展高标准冷棚。继续调减玉米种植,发展花生、辣椒、杂粮等高效特色作物。
促进养殖业提质升级。推进畜牧“龙头企业+基地”养殖模式,加强生态规模养殖场建设,重点推进扬翔、华美、安佑等亿元畜牧项目。转变渔业养殖方式,实施工业化生态养殖,扩大稻田养殖小龙虾、河蟹试点,调整水产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产业融合工程。促进生产加工紧密融合。在蔬菜、特色作物核心区支持建设保鲜、贮藏、清选分级等初加工设施,发展产地初加工。做强壮大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延伸产业链。加强6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促进集聚发展。
促进休闲农业档次提升。加强都市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突出解决制约发展问题。支持稻梦空间等已成规模有品牌的休闲企业做强壮大、拓展功能。搭建村企共建平台,继续推进特色休闲农业专业村建设。强化农业节庆活动与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增加收益。
实现农村电商超常规发展。做强农博网、供销快线等市级电商平台,围绕核心区建设培育一批电商经营主体,培育大米、蔬菜、花生等电商示范基地(乡镇),实现特色主导产业电商全覆盖。
——品牌打造工程。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强化投入品监管,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规模。推进主要作物专业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发展种养循环生态项目。推进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持续发挥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作用,主要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夯实品牌基础。
加强农业品牌创建推介。继续深入实施十大品牌打造方案,重点推进“沈阳大米”等公用品牌建设,加大省市级名牌产品创建工作力度。同时加大宣传投入,提升品牌的价值认同。
—— 改革深化工程。稳妥推进土地确权流转。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基本完成土地承包合同签订及颁证工作。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在核心区重点扶持发展规范、带动作用强的农民合作社,使其逐渐成为核心区生产经营和农业标准化生产主体。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启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
——项目牵动工程。加强项目招商力度。强化项目为王理念,组织重点招商活动6次,协助引进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投资项目。并做好跟踪服务,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对牡丹江、满洲里等边贸口岸城市招商,吸引出口经销商落户沈阳。
深入开展对外合作。推进我市果蔬、畜禽、水产品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与北京市场对接。支持国安社区、地利生鲜等大型连锁机构与现有生产基地对接或自建生产基地,推进地产农产品全国销售。
——脱贫巩固工程。继续强化精准识别,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回头看”,并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增加市本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保证脱贫质量。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继续开展“五个一批”工程,统筹推进行业扶贫、定点扶贫和驻村帮扶活动,推动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