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位于抚松县漫江镇的长白山鲁能胜地,别有一番洞天:山坡上,洁白的雪地和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在6条初级滑雪道、3条中级滑雪道、12公里长的越野滑雪道上,一个个矫健的身影疾驰而过……11月18日,长白山鲁能胜地举行“雪趣胜地,美丽鲁能”雪季启幕系列活动,开启了抚松2017-2018全新冰雪之旅。
荒野成胜地,天堑变通途。谁能想到,几年前的偏僻乡村,已化蛹成蝶,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生态保护、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国际生态旅游度假示范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长白山鲁能胜地项目,就是抚松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扎实做好民生实事,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11月16日,在抚松县领导干部大会上,县委书记、县长张铁明对乡村振兴信心满怀。
近年来,抚松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战略,以保护绿色生态资源、丰富绿色发展模式、建设绿色城乡环境、提高绿色民生福祉、营造绿色政治生态等“五个绿色”为引领,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和改革实践,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国际旅游名城”的征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乡村的变化、感受到发展的温度。
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乡村内生活力持续迸发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抚松坚决贯彻落实省委“三抓”会议精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全力谋划大项目建设,以大项目集聚效应带动乡村振兴发展,一批过百亿级的“大块头”项目纷纷落户抚松。
——总投资230亿元的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项目,激活了东岗镇的一池春水,盘活了抚松旅游经济;
——总投资118亿元的长白山鲁能胜地项目,从去年5月动工至今,创造多个“奇迹”,与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并称为抚松旅游的“双姊航母”,在今年全省“三抓”工作调度会上,受到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的点名表扬;
——总投资105亿元的松江河长白山国际林·雪小镇项目和总投资100亿元的长白山广泽旅游度假区正稳步推进;
从投资55亿元的长白山雪村项目,到投资120亿元的长白天地项目,再到近日投资150亿元的“复华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项目的成功引进……大项目已成为抚松发展的强大引擎,乡村振兴发展的巨大助推力量。
近年来,抚松冰雪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为了补齐滑雪体系“短板”,使冰雪经济实现“双轮驱动”,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抚松大手笔引进了长白山鲁能胜地项目。该项目位于漫江镇枫林村和前进村。为了实现两村的平稳有序迁移,县、镇两级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具体方案,并对房屋、集体土地征收等进行合理补偿,对就业和社会保障作出明确规定,得到村民积极响应。如今,枫林村和前进村已全部完成生态移民,整体搬迁至毗邻的松江河镇,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为了帮助迁移农民实现再就业,县政府成立了劳务派遣公司,与吉林鲁能签订用工合同,并根据村民意愿,优先录用,每年都能解决相当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前进村党支部书记刘顺介绍说。
“现在我不仅住上新楼房,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月月‘开支’,以前从来没想到过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在集中安置区松江河镇天池圣景小区,70多岁的李正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产业发展日新月异,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遍地开花的生态特色产业,如同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珍珠”,闪耀在乡野。
抚松县兴隆乡因地制宜投资520余万元,全力打造占地550亩的兴隆农业观光园。已建成人工湿地景观公园、百亩薰衣草风情园、长白山特色采摘园和油菜花观光带。自2015年以来,共接待全国各地游客3万余人次,直接受益人口达2500余人,解决劳动力用工500余人。
处处有风景,村村有笑声。位于302省道沿线的兴隆乡青年村,是抚松打造的一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该村利用良好的区域位置和自然风光,打造特色民居民宿,目前已改建民房7户,打造民宿样板间11间。该项目还带动了当地林下参、孢子粉等土特产销售,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预计改建民房15户,形成民居民宿规模化,同时对农民生产的土特产品进行深加工,打出特色品牌,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青年村村书记高振东感受颇深。
抚松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扎实推进14个乡镇105个村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就业与创业并举,形成了以生态特色种植、林区特色养殖、生态休闲旅游和人参土特产品加工为特色的乡村产业格局,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生态引领乡村文化,富足召唤乡风文明
近年来,抚松不断创新方式,深入实施生态治理与修复,加大乡村古建筑修缮力度,实施保护性开发,推动乡村文化建设,重塑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因子。
位于漫江镇的锦江木屋村,自1677年清朝留守的满族人居住开始,至今已300余年。现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白山满族木屋建造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入冬以来,银装素裹的锦江木屋村迎来旅游旺季。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做豆腐、吃粘豆包、烙煎饼、听猎户讲故事、学剪纸、体验萨满文化、滑爬犁、参观抗联影视拍摄基地……游客纷纷表示,不仅欣赏了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更体验到了木屋人家的民俗文化。
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看到木屋村的发展前景,又重新搬回村子发展餐饮和民宿。“木屋村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家院的生意特别好,村民腰包鼓了,日子越来越红火。”“木屋人家”女主人于艳霞高兴地说。
漫步在抚松的乡村,你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通村道路平坦宽阔、干净整洁;村部活动室里人群熙熙攘攘,村民们正热闹地排着新舞,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家风家训标牌……这一切,都为抚松的乡村振兴,增添了迷人色彩。
统筹协调和谐发展,乡村振兴之花遍地绽放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抚松着力加大城乡区域统筹力度,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为乡村振兴打牢坚实基础。
获得“国字号”荣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的松江河镇,充分发挥环长白山核心区域中心地带和长白山西坡“第一门户”的区位优势,以及吉林省东部地区立体化现代交通枢纽的交通优势和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省重点城镇扩权试点镇的政策优势,积极推动以长白山国际林·雪小镇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建设,产业培育、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和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抚松全面实施“5+9”发展模式,以万良人参小镇、松江河林雪风光小镇、仙人桥温泉小镇、露水河矿泉小镇、泉阳森林绿色食品小镇五大特色城镇为引领,带动其他九个乡镇共同发展,全力构建特色鲜明、差异发展、优势互补的特色城镇化发展格局,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如今的抚松,城乡融合发展绘就“乡村振兴”的长卷,一个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国际旅游名城,正向世人大踏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