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胶州湾“拾级而上”
——山东省青岛市品牌农业建设走势初探
本报记者 孙鲁威 于洪光 赵宇恒 陈子璇 韩啸
山东省青岛市有两大显著特点,既是对外开放城市,又是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农村面积最大的城市。特点决定了青岛品牌农业的优势。近十年来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市场建设工程,青岛成为农产品品牌大市,创建出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城市、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和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而进一步提升品牌带动力,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成为青岛市的新目标。
进入“十三五”以来,青岛制定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打造“以城带乡、产城融合”双轮驱动的全域统筹发展模式,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夯实农业品牌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带动机制。到2020年县域生产总值突破55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45%;财政收入500亿元,占全市比重30%。青岛市农委主任由翠玉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对青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是极大的机遇,更是农业品牌战略发展的重大机遇。12月5日,青岛市政府发布了“青岛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标识”,青岛将一如既往地实施绿色品牌战略,秉承“绿色品质、世界共享”理念,全力打造“青岛农品”整体品牌形象。
沿胶州湾“拾级而上”,求变、转变、突变就发生在田间地头,时髦、时尚、时兴是农业呈现的城市色彩。青岛品牌农业正在“拾级而上”,“拾”统筹城乡发展大机遇,“上”乡村振兴大舞台。从外向型市场带动,到政府项目推动,落脚自我良性运转,品牌农产品如何向品牌农业升级?农村经济如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转变?青岛市农委副主任杜绍波说:“由虚转实。”怎么转?初冬时节,记者走进“田园莱西”“故事平度”“色彩胶州”,观察青岛品牌农业的振兴之势。
“田园莱西”——核心企业发展呼唤再造品牌内涵
目前,青岛市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80元,同比增长8.2%。促增收的主要措施是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精深加工农业、现代农业园区、休闲旅游农业以及“互联网+农业”。目前,建成投产过千万元的农业项目471个,总投资487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00多家,初步形成了莱西粮油加工区、即墨莱西畜牧业加工区、胶州食品加工区、黄岛海产品加工区。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达到70%以上,农产品出口额稳定在50亿美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莱西市是青岛外贸的老出口基地,加工企业起步早。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目前面临着外销与内销同时拓展的新需求,也面临着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的新矛盾。企业亟待国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青岛佳德食品公司、青岛东生集团公司都是莱西市几十年的花生出口加工企业,也是排在全国前列的花生加工出口企业,年加工花生制品总量都在10万吨左右,年销售收入七八亿元。随着市场由日本、韩国向全球拓展,由外销向内销拓展,对于原料的紧缺感受强烈。佳德食品目前带动了6万亩花生基地,还在辽宁、吉林建了基地。公司董事长黄令佳反映,目前花生种植国家没有补贴,难以发展规模化种植。而随着花生进口不断增长,我国花生自给率只有39%,收购价格也是大起大落,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东生集团拥有青岛市唯一的国家花生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公司董事长王明磊介绍,土地流转价格由每亩300元涨到1200元,而近十年出口利润偏低,平均在7%-8%。公司4年前拓展内销,至今尚未持平。建议国家在农业品牌建设上选出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继续予以扶持。
从村企成长起来的青岛九联集团公司也快30岁了,如今是全球肉鸡加工设备最先进、国内获得出口资格认证最多的企业。
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王恒虎说,加入WTO之初,面对日本实施的技术壁垒,九联积极应对。“公司+农户”改为“公司+农场”,落实了源头控制;农工变股民,确保了生产稳定。2008年后,39家对日出口企业对九联零检出,九联市场需求三年翻一番,先后在广东、广西投资建厂。规划到2030年,再建12个九联加工厂,肉鸡屠宰规模达到13亿-15亿只,销售收入2500亿-3000亿元,实现利税100亿元。由产品品牌到经营品牌,“九联模式”已然升级。面对饲料原料价格剧烈波动,九联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到期货市场去规避原料价格风险。政府组织的这方面相关培训很多,他们希望进一步提升培训内涵。
“故事平度”——基层需要平台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平度市是青岛市面积最大的一个县级市,“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和区域保护面积5年来始终稳居全国县级市首位。近年来,平度市外销农产品中品牌产品占98%的份额,大沽河流域现代农业园区80%以上的品牌蔬菜出口。2016年,全市品牌农产品实现产值40.2亿元,为农增收10.9亿元,户均增收2800多元。近年来,青岛市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势,大力发展“新六产”,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以旅游业带动“隔二连三”,以“互联网+”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增值收益。平度全市有200万亩耕地纳入生产功能区建设,74%的耕地实行规模经营,1万多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6月,平度市被确定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印发了《2017年“农创平度”推进方案》,推出“六大模式”,实施了28个优质高效农创项目,总投资59亿元。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三园一体”建设,放大18个地标产品效益。计划全年新扶持农民创新创业1万人,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
以“农创+科技”模式创建的“青丰种业农创体”,总投资5亿元,建设了“四中心一基地”和14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引入青岛第一家涉农院士工作站和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培育的“青丰1号”优质小麦品种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农创体联合育种合作社132个、育种户1.76万个,年繁育推广良种4000万公斤。目标是争取到2018年实行全市小麦统一供种,力争年良种推广面积600万亩以上,增加农民收入2.6亿元以上。而“青丰+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民”的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必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样板。
“农创蓼兰”是农创体衍生品牌。蓼兰镇镇长车永刚介绍,青丰种业、何家店花生电商产业园、杨家顶子扶贫、农创工坊都是蓼兰镇的农创体品牌。蓼兰镇是全国著名的“小麦良种之乡”、花生产业基地,有了农创体,目标就是将全镇18万亩商品粮基地全部打造成以小麦、花生为主的良种繁育基地。农创工坊与北京一亩田、淘宝等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专业运营团队免费培训和创业孵化,涌现了一大批创业明星。
在平度,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服务平台。小麦育种专家侯元江、葡萄专家昌云军、扶贫带头人杨同林、电商创业大王何洲文、鸡蛋大王陈锡佐……故事平度,讲好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了。
“色彩胶州”——组织起来靠行业自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胶州市位于胶州湾西岸,面临着青岛新交通枢纽建设的重大机遇。以胶州红辣椒、胶州马铃薯、里岔黑猪、胶州大白菜“红黄黑白”四大特色优势产品为代表的胶州品牌农产品,也面临着老地标提升竞争力的挑战。近几年来,市政府全力实施了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工程,集中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规划到2020年,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要达到100个,“三品一标”认证率达到90%。
从打造品牌的角度看,“红黄黑白”四大特色优势产品有3种是鲜食蔬菜农产品,大田生长。只有发挥好合作社与行业协会的组织管理作用,实现行业自律,才是提升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胶州市2015-2016年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红黄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支持了大白菜、马铃薯和辣椒产业振兴。创新了以“政府引导、协会组织、企业主体、市场主导”为主要模式的产业整合运行机制,先后支持成立了大白菜协会、马铃薯产业协会、辣椒产业协会、茶协会、果品协会等行业或产业组织,引导合作社实施品牌战略。
早在2004年,胶州市政府就组织成立了胶州市大白菜协会。协会制定的胶州大白菜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使产业走上了标准化生产轨道。协会创新了“生产基地认证制、产品质量追溯制”管理模式,确立了“一个核心、两条主线”的品牌运作思路: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种出来、卖出去”为主线。要求品牌菜必须产自经过协会认证的基地,面积10亩以上成方连片,在每棵菜上粘贴“胶州大白菜”证明商标标识。协会2013年被省工商局授予山东省地理标志商标运用示范单位。胶州大白菜研究所所长荆世新说,现在亟待解决的是生产效率问题,下一步协会要推动土地流转,促进机械化生产。
马铃薯是胶州市最重要的农业产业,第一高产值作物。胶州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13万-15万亩,仅次于滕州为山东第二。胶州马铃薯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包括种薯质量、种植管理水平问题以及销售模式问题。经过外出学习,认识到马铃薯产业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2015年市农业局提出实施胶州市马铃薯产业提升工程,在苑戈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建立了青岛市首家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中心,成立了马铃薯产业协会。两年来,胶州马铃薯种薯质量有极大提高,3家企业获种薯生产经营资质。
10月31日,马铃薯产业协会党委在中国马铃薯最大的贸易集散中心之一的苑戈庄市场召开成立大会,92名党员都有了具体任务。协会会长宋增太介绍,目前胶州商品薯产量和效益居全国前列,恒温库库容和商品薯入贮率全国第一。今年马铃薯面积18万亩,是2010年以来播种面积最大的年份。主要原因是正规种薯公司的种薯份额逐年加大,再加上政府监管、协会把关等因素。他说,今年胶州种薯大田表现一枝独秀,没有发生一起质量投诉。
到2020年,青岛市农产品品牌价值计划要达到100亿元。要实现如此量级的增长,就要在短时间内更好地解决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加强机制创新,做产品品牌的同时做出管理品牌、模式品牌、发展品牌,最终形成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