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四川阆中:“脱贫公约”激发内生动力

   日期:2017-12-1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770    评论:0    
核心提示:  张晓东 本报记者李传君  “自从我们村的‘脱贫公约’实施以来,贫困户家庭周边环境、精神面貌和邻里相处变得好多了,确实

  张晓东 本报记者李传君

  “自从我们村的‘脱贫公约’实施以来,贫困户家庭周边环境、精神面貌和邻里相处变得好多了,确实管用!”日前,四川省阆中市朱镇乡东阳村第一书记张荣盛告诉记者。

  在扶贫工作中,阆中市朱镇乡积极发挥村级基层组织的自我管理作用,针对扶贫工作现状制定出台“脱贫公约”(简称朱镇八条),干部群众紧密配合,激发内生动力,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促进了贫困户的增收致富,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生活品质,树立了良好风气,大家齐心协力建设文明幸福新村。

  农村不良现象催生公约出台

  朱镇乡党委书记赵耀告诉记者,2015年10月,刚刚完成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等工作,很多的具体问题和现象一直困扰着基层干部,不少群众感到不公平,从而心里不平衡。

  具体情况有:很多贫困户认为自己是贫困户了,吃喝拉撒都应该由国家包管,等靠要现象特别突出;一些农户被评上贫困户后有一种荣誉感、优越感,很多时候感觉是理直气壮;贫困户在发展产业时不愿意出资金、不愿意出劳力,只想拿现金得实惠;不爱护环境,存在很多陋习,打架、骂架和不孝敬老人现象也十分普遍;甚至还出现富有家庭也千方百计成为贫困户;一些贫困户怕脱贫,生怕丢了帽子少了票子……

  针对这些现象,朱镇乡党委政府感觉压力很大,扶贫工作最重要的是扶志和扶智,乡村干部只是帮助和引导,需要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产生内生动力。

  首先要让他们从思想上“站”起来。如果贫困户自己都没有信心,都不主动,那扶贫也没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催生了乡村干部如何引导他们、激发他们并约束他们的想法,进而萌发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和运用村民自治的法治思维制定“脱贫公约”的想法。

  赵耀说:“脱贫公约也是一种简单的契约,对于贫困户来说就是划清界限,哪些做不得,不能做,哪些该做,而且要做好,对于他们有一种促进和约束作用,同时也让他们接受社会监督!”

  让公约真正产生约束力

  于是,经过贫困户、非贫困户和村党支部、村委会自下而上,几番讨论,反复斟酌再经过乡镇审查后的《朱镇乡脱贫公约》正式上墙,内容一共八条:

  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自信、自力、自强,不等、不靠、不要,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开展竞赛、争先创优,确保2018年如期脱贫,共奔小康;自觉接受上级和精准扶贫互助社的帮扶指导,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种植、养殖产业规划,循环滚动发展,稳定家庭经济基础;自觉参加精准扶贫互助社组织的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学习与培训,不迟到、不缺席;自觉遵守精准扶贫互助社章程,服从互助社理事会的领导和管理,履行社员的权利和义务,按期如数归还产业扶持周转金借款;发扬团结友爱精神,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同舟共济、共同致富;自觉履行门前三包责任,保持庭院及周边干净清爽,房前屋后无杂物杂草和积存垃圾,室内物品摆放有序;自觉学习法律法规,做一个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公民;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乡邻,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何让“脱贫公约”从墙上走下来,在具体的扶贫工作中管用有效,对具体的人和事产生真正的约束力?方法有六:

  学。每月召开1-2次贫困户例会制度,邀请做得好的贫困户交流先进经验,对老百姓进行扶智和扶志。

  评。在全乡开展最美家庭评选和树立致富能手、脱贫先进个人等典范,向先进学习。

  促。乡里成立了目标督查办,采取督查通报的方式将环境综合治理等情况逐户点评,并对没有做好的农户点名曝光,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完成时限。

  融。乡村帮扶干部到贫困户家中的帮扶台账上签字,贫困户在帮扶干部扶贫日志上签字,让乡村干部与贫困户融为一体,更好地把公约执行好落实好。

  带。实行社会扶贫,发展种养殖业大户,采取精神带动,入股分红、发放物资、发放慰问金和让利卖生猪等形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扶贫攻坚。

  激。采取脱贫宣誓等方式,庄严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脱贫公约”还真起了大作用

  村民何从贤不主动发展产业,对于干部的教育也很抵触。这样的人,如何打开他的心结是关键。在扶贫例会上,乡长杜建荣有针对性地批评了他一顿,很多村民也说他的不对,然后乡村干部主动为他协调产业发展周转金3000元发展养殖业。现在,何从贤养殖肉猪4头。

  “我们这种老油条已经懒散惯了,经过那次的严厉批评后,感觉也很没有脸面,所以发奋要努力,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何从贤懊悔地说,“人都有一个面子思想嘛,当时被乡长批评了,我心里确实不舒服,认为他管得太宽,但是后来想到他也是为我好,激励我尽快脱贫!”现在何从贤不仅把自家环境卫生收拾得很干净,也很配合乡村干部布置的一些工作。

  经过扶贫帮扶和带动,现在很多贫困户成为产业致富带头人,还帮助其他群众发展产业,角色转变为从被帮扶人到帮扶者,封阳村村民陈开发就是这样的典型。他办起了养殖场,组织发动周边群众养鸡养鸭。贫困户武杰带领贫困户到杨氏果业园区打工,成为劳务带头人。

  “我自愿接受精准扶贫帮扶、指导、制定种养产业发展规划,自立自强,勤劳致富,过上好日子……”2017年国庆节前夕,在朱镇乡金镶村马家农场上,全乡2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众代表济济一堂,集中参加扶贫宣誓活动。今年55岁的村民杜长培也参加了这次宣誓活动,并作为贫困户代表讲话。“国家给与我们贫困户很多的优惠政策,如果没有住院零支付这个政策,我早就死几回了!”他因为尿毒症,只好在家养鸡养鹅,“现在国家给我们很多优惠政策,好比给你鱼竿,你自己不去钓鱼那就没有办法脱贫。”

  “脱贫公约”不断释放活力

  “‘脱贫公约’的实行,不仅改变了全乡精准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坚定了他们的脱贫信心和决心,更为重要的是产业得到了发展,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变,建设新农村的步伐越来越坚强有力。”赵耀说。

  目前,朱镇乡利用国家项目、群众自筹等方式投资上千万元推进新村建设规划,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扶贫,美化了农村面貌,优化了居住环境。沿河村实行风貌整治,200多户农民住上了新居,加上福、和、孝、安等文化墙,让这里的居住环境十分优美,文化广场、体育器材也一一具备。

  该乡有劳动能力的进行外出务工和就近务工,江东农业园区4000多亩的柠檬园,年出栏7000多头生猪的马家农场,芊牧能繁母牛养殖场,四川七彩珍稀植物园、油牡丹脱贫奔康园都是他们家门口的工厂,全乡土地流转7000多亩。不愿意外出务工的,采取引导他们积极种养殖,对于无劳动能力和残疾的,实行政策兜底。全乡修建公路100多公里,村村通上了水泥路。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全部进行了农网改造……

  全乡开展了评选最美朱镇人和每个社区评选最美家庭活动,让那些“孝敬父母、勤俭持家、邻里和谐、热心公益、清洁卫生、公道正派、遵纪守法”的家庭受到表扬和鼓励,引领社会风气,让正能量、好风气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据阆中市依法治市办主任王杰元介绍,目前,阆中市已经在金子乡、思依镇、西山乡、天林乡等20多个乡镇210余个村(社区)出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脱贫公约”,“脱贫公约”已成为“法治扶贫”“群众扶贫”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也是促进干部和群众融为一体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催化剂。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