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是我们党作为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执政党向世界所做的庄严承诺,是新时代做好脱贫攻坚的新任务、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省委、省政府把产业扶贫列为脱贫攻坚八大工程之首,要求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占整个脱贫人口的51.5%。可以说,抓好了产业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对贫困地区来讲,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积蓄长期持久、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力量;产业壮大了,就有了“聚宝盆”,就能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贫困群众来讲,支持他们参与产业发展,就等于是为他们栽下了“摇钱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起来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起来了,广大农户参与进来了,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来了,贫困群众就能持久长期地获得收益。无论是易地搬迁、生态补偿,还是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疗救助,也都需要通过发展产业来保障实现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工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按照“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要求,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新模式新办法。2014-2016年,全省脱贫352万人,其中通过产业扶贫直接帮助16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在推进产业扶贫的进程中,省农委建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业产业扶贫领导小组,与相关部门共同出台产业精准扶贫指导意见,编制省级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推进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 2016年省农委安排51个贫困县财政资金37亿多元,加强了资金保障;依托“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积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截至2016年底,全省家庭农场总数已突破3万户,农民合作社达到55919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85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49家。
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部门每年在贫困地区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1000余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近1万人;按照“一县一团、一团多队”的要求,组建专家服务团,开展定点定人、对口科技服务,实施“一对一”的技术帮扶。
进入新时代,坚决打赢产业脱贫攻坚战,作为产业扶贫牵头单位的各级农业农村工作部门,义不容辞、坚决担当。
1、科学制订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要把去年省里印发的产业精准扶贫规划进一步细化为实施方案,做到产业发展落实到品种,生产基地布局到乡、村,主体明确到具体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等,龙头带动明确到村、户,因村设策、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力争到2020年,所有贫困县的贫困村都有扶贫特色产业覆盖,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个能人带动、有1个脱贫产业项目增收。
2、着力发展壮大扶贫特色产业。要研究制订专门政策,鼓励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到贫困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解决贫困农户无发展门路、产品难卖等问题,并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订有一定期限的就业合同,提高贫困农户的工资性收入。按照品牌强农战略,鼓励贫困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以优良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建基地搞加工,打造产品品牌;鼓励企业按市场原则走抱团取暖、协同发展的路子,叫响“湘”字号农产品品牌。拓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直接销售渠道,发展“互联网+农业”营销新渠道,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卖优价,提升贫困人口生产利润空间。
3.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要按照“互惠互利、义利兼顾”原则,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发展产业帮扶,鼓励产业扶贫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采取建立生产基地、代种代养、订单收购、农产品加工营销等方式,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一对多”的产业发展精准帮扶,形成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通过盘活资产帮扶,鼓励产业扶贫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承包的耕地、林地、水面和房屋等,折价入股,交由产业扶贫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统一管理、生产经营,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就业带动帮扶,鼓励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吸纳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就业。通过合作引领帮扶,鼓励贫困村利用产业扶贫扶持资金,建立以集体经济为主要成分,面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接龙头企业的产业扶贫合作社,促进贫困村扶贫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折股量化帮扶,按照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本、农民变股民的新思路,试点推进产业扶贫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帮扶方式。
4.加大产业扶贫科技服务支持。科技支撑是保障产业扶贫高质高效、可持续的重要环节。加快产业扶贫优质种子种苗繁育推广,打造一批现代种子种苗企业;立足扶贫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分类别、分产业、分层次开展产业扶贫相关人员培训;发挥“万名”工程专家服务团队的作用,以贫困地区的贫困村、扶贫点、产业园、新型经营主体为服务对象,开展定点定人、对口科技服务。
5.强化产业扶贫保障措施。一是完善组织协调机制。省里成立了产业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县要比照建立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二是落实产业扶持资金。统筹整合到各贫困县的财政涉农资金,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产业扶贫,并逐年提高。三是加强产业扶贫资金监管。县级产业扶贫牵头部门要建立产业扶贫项目库,会同扶贫办、财政部门制定产业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加强对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四是加大产业扶贫考核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扶贫绩效考核指标和权重,对产业扶贫推进速度快、实施效果好的贫困地区,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对推进不力、责任履行不到位的,将进行督办督导及至追责。五是加强产业精准扶贫的宣传报道,切实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