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委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突出问题导向,集聚方方面面力量,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力求实现扶真贫,真扶贫。
近日,辽阳县吉洞峪满族乡韩家村的食用菌大棚里,村民们一边劳作一边感叹:“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们走上了产业脱贫之路。”韩家村村民在村党支部和松奇合作社的带领下,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项目。村上的4个种植小区、240栋大棚的产业规模,发展社员208人,带动农户103户,资产受益带动30户贫困户脱贫,销售收入达1436万元,利润达369万元。
其实,韩家村村民的经历只是辽阳市党建统领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党建怎么搞?经济怎么发展?群众怎么脱贫?辽阳市给出的答案是: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五包五促”活动相结合,积极找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结合点,用强有力的领导引领脱贫、用优秀的干部队伍推进脱贫、用坚强的组织保障脱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丢一人,确保在2016年的基础上,2017年再实现1万人稳定脱贫和20个贫困村摘帽销号。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辽阳市设立了由卫计委、住建委、民政局、教育局、农委和统战部牵头的医疗健康扶贫、住房安全保障扶贫、低保兜底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和非公企业扶贫6个专项扶贫组,负责推进各项精准扶贫工程;建立了“四级党组织书记抓扶贫”“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和“市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县级领导干部包村联户、机关干部包户”责任制,将“包脱贫促小康”作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农村基层骨干党员开展“五包五促”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包促活动,协调解决贫困户反映的产业发展、低保办理、基本医疗、住房保障、民生改善等具体问题2000余个。
建强基层组织,打造脱贫攻坚最有力的战斗堡垒。辽阳市继续采取整合资源、四级联动、领导联系、部门帮扶的办法,对2016年排查出来的4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开展整顿建设,目前90%以上达到转化标准。在抓党建推动脱贫攻坚中,辽阳市先后选派139支驻村扶贫工作队,选派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省级贫困村所在乡镇挂职党委副书记。大西沟村依托精准扶贫加强党支部建设,在帮扶单位辽化公司的帮助下,成立西沟现代农业合作社,规划建设30栋蔬菜暖棚,现有26栋已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实现村集体收入26.5万元,社员人均增收4万余元。
发挥行业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工作合力。辽阳市按照“六个精准”要求,逐村逐户对照贫困人口退出“6条标准”和贫困村退出“8条标准”,建立贫困村、贫困人口问题清单,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因人因户因村精准施策,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切实提高扶贫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确保贫困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增收渠道,辽阳市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和主渠道,通过实施产业扶贫,确保贫困户实现高于国家扶贫标准的稳定收入。2016年,辽阳市推广种、养、加产业扶贫推广项目92个,带动1694户、3953人脱贫;今年又选定了112个“五小”产业项目进行推广; 全市择优选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余个,建立了产业扶贫项目示范基地,与贫困户开展紧密合作,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组织541名老科技工作者在535个村开展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培训农民1082户; 选定42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事企业探索开展资产收益型扶贫试点,带动贫困人口9244人实施折股量化、土地流转、吸纳就业扶贫。
在医疗健康扶贫中,辽阳市卫计委出台了医疗健康扶贫实施意见,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了新农合和大病补充保险。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定点医疗机构收治5715人实施免费治疗。
与此同时,辽阳市危房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交通等基础设施扶贫也在扎实推进中。辽阳市教育系统实施教育扶贫4542人,落实专项资金4267万元对38所农村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投资1000万元为困难地区学校更新教学装备。
为做好低保兜底扶贫,从今年7月1日起,辽阳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4008元,每人每月334元,高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566元。目前,辽阳全市享受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13151人,扶贫部门与民政等11个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有效提高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