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夏邑:特色产业成为富民“摇钱树”

   日期:2017-10-25     来源:商丘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895    评论:0    
核心提示:  金秋时节,走进夏邑县乡村,到处是一片丰收景象。田野里,五谷饱满,西瓜遍地,白菜青青;大棚里,鲜红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挂

  金秋时节,走进夏邑县乡村,到处是一片丰收景象。田野里,五谷饱满,西瓜遍地,白菜青青;大棚里,鲜红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挂满枝头,红白葡萄香甜可口。更吸人眼球的是那一排排双孢菇温室,成方连片。这喜人景象无不来自夏邑特色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近年来,夏邑把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战略工程来抓,瞄准“一村一品”,打造“一村一业”,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初步形成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光伏发电、电子商务、打火机加工、民间工艺等十大特色产业板块,覆盖全县500个村、2.79万农户,其中贫困村93个、贫困户1.2万户,2016年上半年贫困人口人均产业收入增加1400元以上。

  车站镇沈庄村党支部书记、农民企业家张艳军,站在蓝天食用菌有限公司办公楼四楼,俯瞰着600亩的种植基地,介绍食用菌生产情况:“现在我们基地年产双孢菇、草菇1100万斤,年产值1.8亿元,是集菌种培育、食用菌种植、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有机肥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要带领全村的乡亲一块种蘑菇,一块致富。我建工棚,大家种植,盈利了五五分成。”2010年开始,张艳军累计投资建蘑菇种植工棚600座,无偿提供给菇农,无偿提供的还有菌种、稻草、牛粪等原材料,菇农只负责装料、覆土、打水、采菇等生产管理的费用,对于那些没钱建棚的群众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在种植基地,记者碰到了53岁的菇农侯留进。他家去年在这里种了16个棚。说起收入,侯留进激动地说:“我有3个儿子,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欠了一屁股债,仅仅一年,16个蘑菇棚一年纯收入就是50万元,今年我准备再种几个棚,债还清了不说,我还准备买辆汽车呢!”侯留进还告诉记者,在基地,开着汽车来种蘑菇的人特别多,“你别看这蘑菇棚不起眼,都是‘摇钱树’呢!”

  说起下一步的规划,张艳军踌躇满志:“今年,我们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将由规模化走向工厂化,计划到‘十三五’末,在现有600亩的基础上翻一番,打造千亩蘑菇种植基地,吸引更多的群众来种蘑菇,带领大家脱贫,共同致富。”

  目前,像张艳军这样的致富带头人在夏邑县数不胜数。近几年来,夏邑双孢菇标准菇棚发展到1.1万座,重点村200余个,年产量16万吨,产值超过12亿元,种植户年人均收入有1万余元,已带动8000余贫困户脱贫致富。

  驱车来到北岭镇,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片片、一排排塑料大棚和一方方绿油油的果园,与渗透着特色产业文化的美丽乡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全镇6万人口,耕地面积6.4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面对农业结构单一、贫困人口较多的实际情况,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审时度势,反复思考与探索,决定强力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从单一传统种植走向“土地变资本”之路。

  “这里的西瓜皮薄瓤沙,在我们那很好销售,今年以来,我收购900余吨了,我是年年来收西瓜,北岭镇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来自湖南的客商郭新合说起北岭镇的西瓜激动不已。

  在孙后寨村,一副“产业化引领农业发展,合作社助推脱贫攻坚”对联引人注目,在西瓜收购市场,一辆辆满载西瓜的三轮车、小货卡成群结队。一位不停指挥车辆的年轻人名叫孙坚,是孙后寨村村委会主任、坚佳果蔬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坚佳果蔬种植合作社是一个集种植、管理、销售为一体的果蔬专业合作社,周围群众通过资金入股、承包分红等形式入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保险公司’的护航模式,发展特色产业。今春以来,发展大棚西瓜、辣椒1000余亩,亩收入1.3万元左右,130户村民成为社员,先后有56户贫困户320余人脱了贫。”合作社负责人孙坚说。

  在园中摘西瓜的贫困户母三胖说起家庭收入满脸笑容:“2015年,俺在村党支部书记孙艳锋、村委会主任孙坚的帮助下贷款5万元入股坚佳果蔬种植合作社,合作社每年分红6000块钱,另外在园区里干些零活,每天平均能挣50块钱,当年俺就成为村里第一个脱贫户,俺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

  在卢集、仇庄、刘集、曹庄等村,栽植葡萄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另一主要途径。新型职业农民卢守峰是卢集村的种植致富能手,记者在千亩优质葡萄园区见到他时,他正忙着采摘葡萄。“这几年,我种植的是大粒玫瑰、红提、蓝丰等品种,肉质甜嫩,一上市就被客商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抢购一空。”在他的带动下,全镇葡萄种植规模已超过4000亩,发展优质葡萄采摘观光园26个,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等十多个省、市。目前,园区里常年安排26名贫困人员管理,采摘管理高峰期安排300余人就业,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

  在火店镇文化产业园,说起“宫灯挂上天安门,提着灯笼奔小康”的事,李店村村民王书勤记忆犹新。26年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靠做些小生意营生。后来王书勤无意中看到广东某地的灯笼做得好看、销路宽时,头脑精明的他顿时打起了宫灯的“主意”,靠着祖传的手艺,他回乡办起了宫灯厂,如今,他生产的宫灯挂上了北京天安门。

  夏邑县委书记梁万涛介绍,夏邑传统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体,着力搭建就业平台,把产业做到家门口,实现农民就近就业。为特色产业融资担保贷款,对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进行整合,免费为特色产业培训经纪人,成立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经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全县已经显现出良好的成效。

  “小火机让我当上了大老板。”郭店镇百事得火机厂老板杜庆斌的办公室里有一张地图,上面有60多个大大的红点,凡是有红点的地方,就是他已经建立了销售网络的地方,红点布满全国各地,产品也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既发展了自己,也带富了乡亲,成功奏响了火机产业“两部曲”。

  杜庆斌原来卖过青菜、开过服装店、干过建筑,后来往火机厂送货,就是从火机厂拉配件让农户在家组装,再把农户组装好的火机收回厂里。在送货时他发现,组装火机的农户越来越多,货源需求量很大,生产火机配件市场前景看好。他就建了个厂房,买了几台注塑机及所需设施,搞起了火机配件生产。“现在,我已有8台注塑机,年生产火机配件2000多万个,销售额700多万元。”杜庆斌如是说。

  目前,夏邑食用菌加工产业、宫灯旗穗文化产业、果蔬种植产业、打火机加工产业等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生力军。以车站镇为中心的食用菌产业,从种植、加工、销售到服务,吸纳5万人就业,会亭镇打火机加工、火店乡宫灯旗穗制作,链条延伸到乡村,车间建在农民家门口,4万多名农民制作打火机、旗穗、排须、宫灯、中国结,坐在家里就能数票子。特色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夏邑声名远播,夏邑先后摘得“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西瓜之乡”“中国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多个国字号“金”字招牌。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