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承担农村改革试点最多的地区,海城积极争当深化改革的“试航员”,特别是去年以来,通过对1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的有机融合、协调推进,力争用改革试点“组合拳”打出“1+1>2”的改革倍增效应和溢出效应,激发强农富民新活力,为转型发展增加内生动力。
“把土地流转给瑞亚蔬菜合作社后,我就在这里上了班,比以前自己种地省事不说,收入更是增长了一大截。”10月17日,谈起增收的喜悦,海城市望台镇新河村村民吴丽杰脸上笑开了花,他反复对记者强调,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正让海城农民的收入节节攀升。
事实也正如吴丽杰所说,改革试点启动以来,海城勇于闯试,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用14项改革试点“组合拳”成功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动力,有效激活了农村沉睡资产,开辟了农业融资新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扶持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
做实确权明晰权属,实现农村资源资产化。将全市397个行政村的集体厂房、鱼塘等集体资产,特别是全市11万公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以及每份承包租赁合同,登记建档,规范管理,动态监管,全面掌握了农村土地详细家底。围绕土地形态差异问题,对于地形平整的,采取实测土地,逐户核量,开展确权;对于城边村等村屯零散土地、人均面积不足0.02公顷的,通过“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办法,实施确权;对于设施农业,采取实测与图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确权等,有效解决了农村资产权属及公私权互侵等问题。目前已确权土地7万公顷。通过确权,明晰了产权,固化了农民权益,实现了农村资源到资产的转变,为激活农村沉睡资产提供了必要前提条件。
建立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农村资产市场化。海城市组建了东北首家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并在重要地区建立分支机构,在397个村设立项目信息员,形成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招拍挂市场。利用西柳电商产业园把农村产权信息、农产品电子交易信息、农业大数据信息等生产要素植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形成功能开放、资源共享的农村产权要素“证交所”,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特别是建立了产权认定发证、土地流转交易等环环相扣的连锁机制,为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产夯实了基础。目前已实现农村产权交易额5.9亿元,农民即使不种地也可以带着权益进城,有效促进了城镇化。
创新农村金融机制,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按照“死资产变活资本”的原则,依托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创新金融产品,健全金融服务机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体系,推动生产要素向农村流通和集聚,有效破解“三农”发展资金瓶颈。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贷款和农业设施产权融资贷款规模。特别是针对海城南果梨等主导产业,以祝家南果梨合作社等企业龙头为依托,以盛果期果树为抵押物,创新金融产品,开发“公司+基地+农户”贷款新模式。目前实现涉农融资5.8亿元,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折股量化经营性资产,实现农村资产股权化。开展集体经营性资产所有权折股量化赋权,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以农村集体资产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股份合作社,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社,作为盘活农村资产的重要载体,注入农村土地、林地、果树等资产进行运营管理。建立股权监管平台,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经济组织成员利益受损。目前已量化股权36.3万股。
引导资本上山下乡,实现农村投资社会化。积极培育公司化农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盘活农村资产培育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解决未来农村“地由谁来种”问题。制定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现代农业的扶持政策,成立海城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委员会(简称农规会),对农业立项进行统一过会审批,实现布局规划合理、科学配置要素、统筹整合资金等目标。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100多家,打造出三星生态农业、祝家南果梨合作社、圣源兴农种业等一大批现代农业示范典型。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牛庄古城文化旅游开发、寺庙文化旅游区和温泉小镇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开发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特色村镇和旅游产品,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南果梨文化,把海城梨花节、南果梨文化旅游(采摘)节打造成海城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南果梨、温泉草莓、大樱桃、有机蔬菜等4条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园线路。依托九龙川自然保护区、白云山风景区、大悲寺佛教文化等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文化,提高旅游接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