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我市下发了《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打响了一场建设美丽乡村的攻坚战。
攻坚战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果。来自市环卫局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8095个行政村,已有7091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有效治理比例为87.6%,比去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按照计划,2018年底前,全市90%以上行政村将实现生活垃圾有效治理。
巴渝大地上,一幅“山清水秀、整洁有序、环境宜居、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开展专项行动
——打响美丽乡村建设攻坚战
金秋时节,走进渝北区兴隆镇牛皇村,一条条通村公路两旁绿树连片,一户户幽静雅致的农家院落干净整洁,一项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紧张实施……整齐的房屋、宽敞的道路、满目的花草,代替了原本破旧的环境,“美丽乡村”在这里展露无遗。
事实上,牛皇村只是我市广大农村深入开展生活垃圾治理的一个缩影。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2015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实现“五有”,即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
为贯彻落实《意见》,同年12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15-2018年)》,标志着我市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正式启动。
《方案》明确,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责任主体是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城管委负责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考核及其它日常工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模式建立健全“五有”收运处理体系,综合治理农村存量生活垃圾,完善政策法规、规划和技术标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资金保障纳入区县(自治县)财政预算,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原则,整合相关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方案》还明确,市财政从2016年起,每年安排“以补促收”资金3000万元,用于补助区县(自治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另外,从2017年起,我市利用3年时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保洁试点,市财政每年划拨2亿元用于试点补助。
《方案》实施以来,一场建设美丽乡村的“清洁革命”在我市广大农村广泛开展起来。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各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细化目标,完善措施,真抓实干,积极作为。截至9月底,全市8095个行政村,已有7091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有效治理比例为87.6%,比去年底的66.8%提高了20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璧山区、垫江县、秀山县、石柱县、万盛经开区等15个区县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达到90%以上,并申请市级验收。其中,渝北区和万盛经开区已首批通过验收。
告别“垃圾围村”
——乡村环境卫生面貌大改观
10月15日早上7点,刚吃过早饭,万盛经开区青年镇堡堂村双星社的保洁员王瑞荣就拿着清扫工具“上岗”了,开始清扫村里的便道。
“这份工作不仅给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还能让村里的环境洁净美丽,我非常满意。”王瑞荣笑着说。
据介绍,自2016年以来,万盛经开区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各项工作,全面整治农村环境。目前,8个镇已配备保洁员近600名,建有12座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桶25600余个、垃圾转运车23辆,初步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各区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明显,昔日农村中“垃圾围村”的现象基本不见了,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实现了五大提升。
——整体治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各区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垃圾治理推进会精神,扎实开展“百日清扫大行动”,自觉下沉领导重心,深入镇乡、村组检查调研,查找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提升治理成效。
——设施设备配置进一步到位。各区县坚持把设施设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计划有序配置、逐步到位。截至9月底,全市812个镇乡已建垃圾中转站608个,完成计划比例的78%,另有86个垃圾中转站正在建设中。全市共配置农村生活垃圾运输车辆2850台(不含村内收集车辆)、垃圾桶32.9万余个、垃圾箱3.3万余个、垃圾房1万余个。
——收运处置模式进一步规范。各区县注重结合实际,充分考虑经济投入、技术标准、运行效果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模式。截至9月底,全市实现有效治理的7091个行政村中,采取“户集、村收、镇(区县)转运、区县处理”模式的有5950个,采取“户集、村收、镇转运、镇处理”模式的有1141个。此外,全市1049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保洁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各区县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保洁公司市场化运作招聘、村组自行选聘等方式组建保洁队伍,合理确定保洁人员,建立健全前端保洁日常管护、激励约束和技能培训等机制。截至9月底,全市已配备镇乡一级农村生活垃圾专(兼)职管理人员4024名,农村保洁人员32210名,其中清扫收集人员26395名,转运人员4054名。有效提升了农村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和转运能力。
——治理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1-9月,全市共投入财政资金87784万元,其中区县投入73021万元(含乡镇投入),各行政村平均投入12.4万元。此外,梁平区、垫江县、秀山县、酉阳县等18个区县积极倡导村民自治缴纳治理经费,有效弥补了区县财政投入不足,保障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需求。
转变思想观念
——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常态化
“生活垃圾别焚烧,干的垃圾放桶里;果皮剩菜去堆肥,瓶罐报纸卖钱去;杂草就地掩盖好,柴草打捆码整齐,撸起袖子加油干,环境整治共参与;美好环境人人享,美丽乡村欢迎你。”这是江津区龙华镇的村民们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自编的顺口溜。
如今在我市农村,类似通俗易懂、接地气的顺口溜、三字经、快板书等屡见不鲜。这些都成为普通百姓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生动说明。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不仅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如何“标本兼治”“内外兼修”?倡导村民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为此,我市各区县从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入手,通过各种活动,在广大农村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借助“流动文化”进村、节假日、赶场日等契机,开展“全民动手·清洁家园”、“我们的节日·端午”等各种专题活动;利用召开动员会、院坝会、推进会等,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传入村、入院坝、入户,实现“人人知晓、个个参与”;开展“美丽院落”、“整洁庭院”、“星级卫生户”等示范户评选活动,通过评比、示范,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中……
通过一年多的治理,如今,我市大部分农村乱丢乱扔、乱搭乱建、乱涂乱画、散养散放等现象基本消除,广大村民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满意度不断提高,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市城管委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扎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四个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会要求,抓好垃圾前端收集保洁作业体系建设、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回收体系建设、垃圾末端无害化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和垃圾治理成果长效管理体系建设。结合辖区实际健全完善治理台账和过硬的考核措施,确保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强力推进。
同时,继续扎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媒介,以及张贴宣传画、制作板报、标语和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引导广大农村居民强化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参与,形成合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向纵深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