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从挖树根到断穷根:马老汉的脱贫“换业”路

   日期:2017-10-23     来源:新华社    作者:zgny.com    浏览:590    评论:0    
核心提示:  新华社兰州10月23日电(记者张钦、刘能静)深秋季节,三谷村新栽的树莓红了。有客来访,66岁的马老汉会摘一盘鲜红的果实热情

  新华社兰州10月23日电(记者张钦、刘能静)深秋季节,三谷村新栽的树莓红了。有客来访,66岁的马老汉会摘一盘鲜红的果实热情地招待。

  满面红光的马老汉名叫马云林,他的家乡临夏州和政县,是甘肃省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如今,他家的小院里矗立着两栋联排楼房,两个儿子一人一套。但5年前记者初访他家时,映入眼帘的是低矮的土坯房,破旧的土炕上躺着身患重病的家人。为了治病,他家债台高筑。5亩多地种着小麦、土豆和油菜,全家勉强温饱。

  2012年初,甘肃省财政厅的3名干部与村子结对帮扶。经过走村串户,他们得出一个结论:首先带领大家从换业开始换思想。

  这一年,马云林在几名干部的一再鼓动下,半信半疑地腾出两亩耕地,首次试种当归。年底赶上中药材行情大涨,“一亩药材相当于20亩麦子”。然而,第二年,行情急转直下,药材卖出柴禾价。

  在这前后,马云林还种过被称为“摇钱树”的苗木。他在自家的1亩多耕地里培育柳树苗,3年后还曾挣到1300元钱。但到2015年,育苗的人越来越多,树苗价跌得厉害。马云林拿出1300元钱雇了一台挖掘机,狠心将柳树苗子连根挖掉。

  从挖树根到断穷根,马云林坦言交过很多“学费”。所幸,在不断尝试后,他家断了“只顾埋头种地,不管老天阴晴”的念想。“产业扶贫有多种,总有一款适合你”,柳暗花明中,马云林家出了两个面匠。

  面匠是当地人对面馆厨师的俗称。10多年前,他的长子马明就到牛肉面馆打工,逐渐在上海开起一家小面馆,生意兴隆。2015年,马明又拉了弟弟马良一把,帮他在上海物色了一个铺面。马良通过扶贫贷款和哥哥借钱,也开起了面馆。一家人开两个小面馆,短短两三年,生活大变样。

  像马老汉一家这样,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许许多多的贫困家庭不断尝试着换业、转型的办法。

  5年前,记者初访三谷村时,全村贫困面达70%左右,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190元。如今,三谷村已走出贫困的谷底,出现“三多”:外地开小餐馆、摆小摊点的面匠多,懂技术、有手艺的泥瓦匠等“大工”多,地里种植的花样多。全村500多户人中,开牛肉面馆的有30多户,有泥瓦匠等“大工”100多人,还有许多家庭跑运输、搞养殖、种药材、育树苗。过去女人很少出门,现在两口子双双务工很流行。

  在“走出去”的大潮中,三谷村村主任马昱选择留下来。2013年,甘肃省财政厅的帮扶干部为村里引进树莓,他挑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耕地80多亩。从2016年起,树莓开始挂果,大家合计着开起采摘园,并找农业专家开发饮料。

  马昱说,现在老百姓所从事的行当与当初的“换业”设计有相同也有很多不同。但要说全村最大的变化,还是思想观念的变化。

  马老汉把自家的耕地全都流转出去,不仅土地租金收入有保证,更重要的是解放了劳动力。两个儿子让他在家安心养老,他闲不下来,在自家小院里种花弄草,试种树莓。他说,大家的生活就像这树莓,会越来越红火。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