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黑龙江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让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农业科技创新和落地不断加快、农产品价值得到显著提升。
A 做强龙头企业 壮大经营主体
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
黑龙江省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将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贡献大、带动力强、“吃干榨净”的亿元以上大项目引入到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实现优势互补,推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经监测全部合格,并认定储备1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同时,吸引工商企业转型进入农业领域,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全省相继引进厦门象屿、山东阜丰、宁夏伊品、京粮、四川鸿展等省外大型龙头企业进驻黑龙江省,现已开工或规划建设了一批玉米深加工大项目,将形成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经营优良的骨干龙头企业。
B 促进农民增收 创新联结机制
农民增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目标。
龙头企业将农户生产作为“第一车间”,围绕加工需要,在企业周边地区建设原料基地,不断推进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建设。2017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种植业基地面积达到1.4亿亩,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40万户。学习借鉴安徽、河北等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经验做法,总结和培育了齐齐哈尔星光蔬菜加工有限公司、望奎龙娃农业发展公司、庆安东禾集团等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典型,做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储备,并积极向农业部推荐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C 优化产品结构 推进换代升级
优化产品结构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应对市场消费升级挑战,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凸显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的作用,不断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安全、营养和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逐步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扩张转变。
桦南县圣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利用“互联网+农业”打造鸭稻共作有机大米,预计产值可增加30%。宁安响水米业流转水稻面积1万亩,签订订单4万亩,高于市场价10%—15%收购,2016年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全省稻花香二号、龙稻18等20多个水稻优质品种达到4000多万亩,推广了“鸭稻”、“蟹稻”等生态种植养殖模式。
绥芬河市蓝洋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则在经营马铃薯、圆葱、甘蓝的基础上,投资1.5亿元兴建集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生态种植、养生饮食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集约型农业生态观光园,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占职工总数的65%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加1500万元。
D 提高竞争能力 创新营销方式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引领动力。
黑龙江省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广州、驻马店、合肥等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展销平台,集中展示展销区域品牌,发展电商,提高网络销售份额,发挥属地代理商作用,推动企业与市场精准对接,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产品,做精做专一批优势产品,升级换代一批经典产品,打造一批国创名品。同时,加大“完达山”、“飞鹤”、“北大荒”、“九三”、“龙丹”等驰名商标以及五常、方正、庆安、查哈阳等地理标识持续宣传力度,叫响黑龙江省绿色有机、寒地黑土、非转基因品牌,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省著名商标457个,中国驰名商标40个,省名牌产品84个,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1个,工商总局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52个,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39个。
E 发展“一村一品”促进村企对接
“一村一品”是最容易与企业对接的原料基地。
2017年,黑龙江省9个“一村一品”村镇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比农业部分配名额增加1个。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总数达到62个,比2016年增加9个。促进村企对接。鼓励村集体、合作社办企业、上加工,培育精品,塑造名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市场、开拓市场、打造品牌的作用,引导龙头企业与“一村一品”村镇对接,提高“一村一品”知名度,提升“一村一品”价值,带领农民增加收入和脱贫致富,实现农企双赢。 (于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