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这个二化螟重灾区是怎么做到的?
本网讯(记者 杨娟 张振中)“你瞧,我们合作社这200亩晚稻今年没施过一滴农药,二化螟反而治住了。”10月14日,晚稻即将开镰收割之际,在湖南省涟源市渡头塘镇洪家村,平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光明欣喜地告诉记者,这里过去是二化螟的重灾区,施了农药也不管用,今年采用生物防治竟然摆脱了害虫困扰。
在合作社内水稻生物防治示范基地中,稻谷金黄,穗粒饱满。而就在机耕道另一侧的农户化学防治田块,同一品种H优518,稻穗则呈现出枯黄状,一捏有不少瘪谷子,明显受到二化螟虫害袭击。
同一地点和品种,一个采用化学防治,一个采用生物防控,效果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记者发现,生物防治示范基地中,每隔7-8米处,就插有一根竹竿,竿上系一防水纸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所长赵正洪告诉记者,防虫的“核武器”就在杯子里,这一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天敌赤眼蜂寄生于二化螟虫卵上产卵这一生物特性,将害虫“扼杀”在虫卵中。
涟源市农业局副局长李仙桃告诉记者,位于湘中南一带的涟源近几年遭遇极为严重的二化螟虫害,农药越施越多,因耐药性等原因防治效果却越来越差。今年年初,涟源市稻田虫口基数是上一年的3倍,平均每亩有1万多口虫,有的田块每亩则高达5万口,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在无计可施之时,湖南省农科院研发“双季稻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项目团队决定采用生物防控技术控制害虫。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烛介绍,该示范区集成了赤眼蜂防控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技术、二化螟性引诱技术、扇吸式益害分离诱虫灯保益控害技术、天敌保育控虱技术等作为关键技术的水稻绿色生产技术体系。
就在记者采访当天,基地迎来了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院士率领的专家组考察和评议。专家组经过田间调查得出,示范区内白穗株率1.42%,虫伤株占比2.75%,平均百蔸二化螟虫量72.3只。远低于对照区的化学农药防治田防效指数:白穗株率8.44%,虫伤株占比13.42%,平均百蔸二化螟虫量475只。示范区主要天敌隐翅虫达13.3头/百丛、蜘蛛75.3头/百丛。专家组认为,害虫控制和天敌保护效果显著,可有效解决水稻生产化学农药过量施用、稻米农药残留和农田生态污染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技术规程,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出席了评议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也为这项技术点赞。他表示,要加大力度研究和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在距离黄光明的水稻生物防治示范基地不到100米处,一座加工厂、一块“绿色大米生产基地”的牌子格外醒目。今年,黄光明种植的高档优质稻玉针香、H优518等优质稻品种搭配绿色防控技术,每斤大米价格可增加20%左右。
“明年,我们要继续推广这一技术,让更多农户通过应用高档优质稻绿色防控技术获益。”项目首席专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