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左旭东
2015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踏着雪后泥泞的道路,来到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在震中龙头山镇,总书记走进甘家寨临时安置点,坐在救灾帐篷里与受灾群众拉家常,问寒问暖。他深情地说:“天灾无情人有情。老天爷把大家的家园毁了,党和政府一定要帮助大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大家要增强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不怕灾害,不怕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
近日,记者来到龙头山镇,在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记者看到一栋栋崭新的楼房在山间立起,一户户安置新居里飘荡着欢声笑语,一所所美丽的校园内书声琅琅,一条条崭新的公路四通八达,漫山遍野的花椒树随风点头微笑……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在龙头山镇甘家寨集中安置新社区,记者走进一栋白墙灰瓦的两层楼房小院。“感谢习主席、感谢党中央!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会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啊!”小院的主人邹体富和老伴甘正芬激动地说。
年过七旬的邹体富家里的房子在地震中全部垮塌,地震后老人和老伴便住进了位于小寨的帐篷安置区。2015年1月,让老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家的帐篷里竟来了一位贵客——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来看望我们时,就坐在我和老伴的身旁,拉着我的手问寒问暖。”在宽敞明亮的一楼客厅里,邹体富和老伴甘正芬坐在沙发上,抱着刚出生4个多月的孙子,指着墙上习近平总书记与他们夫妻俩亲切交谈时的照片介绍。
两位老人在地震中痛失3位亲人,说到动情处,还是忍不住泪湿眼眶。“总书记握着我的手,问我们住得盖得暖和不暖和、问孙子读书的情况、问我们知不知道安置房建设和分配情况。我们都告诉他,帐篷里加了防寒棉内胆,被子毛毯每个人都发了好几床,衣服、大米、油,样样都有。”
龙头山镇沿河村甘家寨在地震中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整个村庄全部被掩埋,民房全部毁损,全村270人中21人遇难、31人失踪、45人受伤,被称为地震中“消失的村庄”。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慰问甘家寨村民时提出的“过渡安置好、房子要建好、生活要更好”要求,结合群众意愿,龙头山镇拿出最好的地块建成了新的甘家寨新家园,一栋栋一院多户围合式的两层半楼房组成了一个美丽的居民小区。建设资金除国家补助每户5万元外,红十字会还补助3万元。
“救命树”变成“致富树”,小小花椒成了绿色支柱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这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鲁甸视察时,满怀对灾区人民长远发展的关切,对鲁甸党政干部的叮嘱。总书记的关心和希望坚定了灾区干部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念。
于是,“救命树”花椒又成了“致富树”,花椒价格从2015年的平均每市斤42元上涨到今年的52元,龙头山镇花椒产值去年已经达到3亿元,并形成光明、沿河、龙头山3个花椒专业市场。每年花椒上市季节,吸引了重庆、四川近300个老板前来收购花椒。两年来,每到花椒收购季节,3个市场每天晚上人头攒动、灯火通明,形成了“花椒夜市”新景观。
如今,鲁甸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22.5万亩,种植农户4.2万多户约18万人,全县鲜花椒产量已达1万吨、干花椒产量达3162吨、产值实现7.3亿元。花椒产业已发展成为鲁甸种植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带动效应最明显、群众脱贫致富最受益的绿色支柱产业。
户户安居、家家乐业,灾区明天更美好
总书记的谆谆嘱托重如千钧。3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灾区各级党委、政府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政治任务,截至今年7月底,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1761个规划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1545个,累计完成投资256.2亿元,龙头山、火德红、包谷垴3个重点集镇和45个民房集中安置点全部建成,基本实现“户户安居、家家有业、乡乡提升、生态改善、设施改进、经济发展”的重建目标。
“经过3年的恢复重建,龙头山镇涅槃重生。”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告诉记者,2016年底,全镇建成了9个集中安置点,1.57万户重建户和531户修缮加固户已全部完成,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坚持功能恢复与发展提高相结合,所有受灾群众按时间节点和要求搬入新居。截至今年8月底,全镇10个行政村3个社区全部修通了柏油路,总里程达到200多公里。架设20多公里的引水管道,实现了沿河、沙坝、光明3个行政村跨村调水工程,使祖祖辈辈水贵如油的山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彻底摆脱了吃水难。新建成12所中小学、1所幼儿园、12个村委会、12所卫生院,和地震前相比,全镇基础设施完善至少提前了30年。
花椒树下养殖土鸡,擦亮“椒林鸡”品牌。在地震废墟上建起地震遗址公园,挖掘朱提银文化发展旅游;通过电商平台把鲁甸花椒、昭通苹果、昭通天麻、巧家小碗红糖、鲁甸椒林鸡等农特产品卖到全国、全世界,通过园区聚集效应延长产业链……鲁甸地震灾区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势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