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打造美丽乡村的 “蛟河样本”

   日期:2017-10-12     来源:江城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213    评论:0    
核心提示:  近年来,蛟河市把农村“六清”环境整治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六清”工作领导

  近年来,蛟河市把农村“六清”环境整治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六清”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蛟河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推进的工作机制。按照“建点连线、抓片扩面”的总体思路,打造出“一镇五村”六个环境整治典型,带动全市200余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让新农村留住了美丽乡愁。

  改变脏、乱、差,净化、美化农村环境,是“六清”的目标。但是,蛟河市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搞单打一,而是将提升农村环境和产业发展、民俗文化、乡村旅游、脱贫攻坚通盘考量,精准发力,创新治理,相互借力,形成合力,同步推进环境、产业、文化、文明,使“六清”工作收到一举多得、飨民惠民的多重效果。

  为了巩固成果、实现“长治久美”,蛟河市256个行政村落实了“三包三责”,建立起农村环境长效保洁机制。通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评选等活动,让文明、环保意识扎根民心。

  通过这些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做法,蛟河市为吉林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趟出了路子,创立了思路超前、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蛟河样本”。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事实证明,蛟河市在努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积极践行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现刊发蛟河市开展“六清”工作的主要做法、经验,以期通过交流借鉴促进全市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农民福祉日益提升。

  村里道路干净整洁,房舍井然,路旁花树成行;匠心独运的多彩文化墙,展示着家乡山水的美,上面的标语传递着村民心中的文明……

  走进蛟河市的村屯,人们无不被这里的美丽所震撼。在柳暗花明之间,居然处处可见这样的“世外桃源”!

  何来神笔绘就了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

  从2015年全省提出“六清”环境整治工作至今两年来,蛟河市把“六清”工作作为新形势下县域工作的高效载体和难得契机,全面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累计投资1.8亿元,实施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项目56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4个、文化品牌村4个,重点打造环境整治片区2个、省级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6个。全市256个行政村“六清”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2016年蛟河市获评吉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类县。

  建设美丽乡村既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扫扫院子、铺铺街路这么简单。要让农村面儿上真正靓起来,必须从里儿上做起。蛟河市在整治环境的同时,着力抓实抓好产业发展、素质提升、机制建立等基础性工作,主要做实了“五项支撑”。

  行动支撑整治的强度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净化美化是首要。为此,蛟河市全面推进了“三化行动”。净化:每年春秋两季集中组织清垃圾、清柴草、清粪堆、清院落、清沟渠、清死角。目前,全市首批107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基本实现了净美目标,村屯环境大变样。绿化:按照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首先选择榆江公路、旅游景区道路及沿线村屯进行绿化,全市完成绿化村屯36个,打造绿化示范乡镇4个,道路绿化总里程达到950公里。美化:在17个乡镇政府所在地、25个省级贫困村和107个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及重点旅游、公路沿线开展绿美化,打造98个花香屯。

  设施支撑整治的力度

  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净美,大力度改善硬件条件是前提。为此,蛟河市确立了“建点连线、抓片扩面”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思路。以256个行政村为建设的基本点,重点打造国省干路以及连乡公路,将全市按地域、产业、文化等要素划分成6个片区,抓片扩面,覆盖所有乡镇、村及农户。通过点线结合、片面共治,集中开展了农村公路、文体设施及村屯道路、边沟、围墙、亮化、绿化、美化建设。全市农村公路通村率达到100%,通屯率达到95%;完成农村改厕6300套、农村危房改造688户;全市25个贫困村年底将达到基础设施“八有”标准。突出生态、环境、人文、产业等元素,全力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重点打造了“一镇五村”农村环境整治典型。六家子村建设中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就地取材,用山石搭桥铺路、用废弃建筑材料设置景观,打造了“环境+生态、人文”型新农村。海青村将村屯围墙设计成蛟河山水和红叶景观墙,打造了5300延长米的文化长廊,成为蛟河“环境+文化”的代表。这些村屯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做法,具有可复制性,发挥了示范带动的作用。

  产业支撑整治的厚度

  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净美,大力度发展富民产业是基础。为此,蛟河市狠抓了农业特色产业,全市黑木耳发展到8.6亿袋、中药材3200公顷、晒烟1800公顷、甜黏玉米7000公顷,形成黑木耳灵芝、黏玉米、中药材、晒烟洋姑娘三瓜、棚膜蔬菜、蓝莓山野菜六大种植功能区,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种植规模超过1.6万公顷,农民人均增收3820元。同时,培育了乡村旅游业,打造了富江花海传统村落、插树岭农家乐、窝集口采摘、华兰德酒庄等精品乡村旅游项目,构建起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滨湖休闲、农家乐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仅今年前三季度乡村旅游人数达到27.2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约为1.6亿元。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农民群众有了产业支撑,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文明素质都在悄然改变。

  机制支撑整治的深度

  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净美,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是保障。为此,蛟河市着力实行了三大机制。一是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将移民后扶、村屯绿美化、一事一议奖补、改善人居环境等项目资金打捆投向“六清”环境整治,两年来共整合涉农资金1.01亿元。努力加大财政投入,仅今年就投入财政资金8500万元。二是长效管理机制:借鉴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在各乡镇街建立垃圾转运站,成立了环卫队、配置了环卫设备,对垃圾日产日清;在各行政村推行了环卫“三包三责” 管理,共落实保洁员358人,覆盖95%的行政村。三是激励带动机制:创新性开展了“一创一评”活动,即文明村镇创建、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评选。通过开展最美乡村巡展等活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拉起了群众大军。

  组织支撑整治的高度

  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净美,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对此,蛟河市实行“四个纳入”保证一抓到底的工作执行力。纳入“双组长”项目: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组长每季度至少一次带队深入镇村检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 “十三五”规划: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编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纳入年度重点计划:按照巩固示范村、拔高提升村、摘帽后进村的原则,逐年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全力推进。纳入重点目标考核,采取集中调度、拉练检查、半年考核等方式,确保了工作掷地有声。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