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短缺一直是束缚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三农”融资难题,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是各级政府普遍遇到的问题。
面对这一问题,近年来,陇南市摒弃“伸手要”的旧观念,把金融支撑作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积极探索构建立体化普惠金融支撑体系:通过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解决“三农”融资问题;通过设立中小企业融资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通过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解决重大项目融资问题;通过优化金融生态,营造诚信金融环境。截至今年8月底,陇南市贷款余额达596.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为441.2亿元,占全部贷款的74%。
“三权”抵押贷款:变“沉睡的资源”为“流动的资本”
过去多年,广大农民因没有确权的抵押物而无法获得贷款。陇南市率先打破这种局面,农民可以将自家承包的土地、林地和使用的宅基地进行确权,抵押后向银行贷款。
“这些马铃薯苗是我们合作社通过抵押土地经营承包权,贷款360万元后新培育的……”西和县何坝镇民旺马铃薯合作社董事长郭大权说,实施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之前,合作社需要钱,只能通过“五户联保”的方式,最多贷出40万元。
没有抵押物,贷不到急需的资金,是郭大权这几年的切身感受。
针对农民的殷切期盼,陇南市先试、先行,不断探索,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作为金融创新改革的突破口来抓。
2014年初,陇南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三权”抵押贷款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2014年7月23日,全省首家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交易中心在西和县何坝镇挂牌成立;2016年1月15日,陇南市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平台成功上线运行,自此,农民的土地、林地和宅基地可以在银行抵押贷款,同样,合作社、龙头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缓解资金周转难题。
为方便群众,陇南市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平台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运营,平台包含了农村产权确权登记、抵押贷款和产权交易等,农民如若贷款,从申请、审核、确权再到贷款、交易等各个环节,均可在线上完成。
截至8月底,陇南市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66亿元,其中林权抵押贷款35.8亿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9亿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21.2亿元。
以农村产权为媒介,陇南盘活了农村存量资产,把“沉睡的资源”变成了“流动的资本”,解决了贫困群众融资难题,助推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扶贫资金互助社:“小钱”汇聚发挥“大作用”
在礼县永坪镇九图村扶贫资金互助社办公室里,会计王平翻开账本,一笔笔钱什么时间发放的,谁家已经还了,谁家刚刚借走,村民是用来养羊还是养猪,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互助资金是在贫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营、民管、民享、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生产资金,能有效解决贫困农户的“小额贷款”难题,被贫困山村群众称为“土银行”。
为撬动更多的金融资金,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2013年开始,陇南市创新工作机制,对礼县永坪镇九图村、徽县大河店乡文池等14个贫困村进行试点,采用扶贫资金互助社、村委会和信用社共同参与的“互助资金担保+‘农村产权’反担保”模式,启动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金融改革试点,信用社以1∶10的放大倍数向贫困户或专业合作社贷款。
“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时,资金周转遇到了困难,互助社借给我1万元,不仅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而且坚定了我创业致富的信心。”九图村搞獭兔养殖的村民赵佰成深有感触地说。
康县长坝镇花桥村探索出“互助资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由村支部作担保,合作社与贫困户、互助社签订协议,贫困户以互助资金入股获取分红,既解决了贫困户缺少发展项目的问题,又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缺少资金的问题。
截至目前,陇南市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村已发展到3127个,13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6.8亿元,累计发放借款1.49亿元。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在稳步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积极扶持扶贫资金互助社建设的同时,近年来,陇南市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设立中小企业融资基金,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解决中小企业和重大项目融资问题,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夯实金融支撑的信用基础。
陇南市转变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通过整合地方政府各项企业发展扶持资金和统筹企业参与出资的方式,组建成立陇南龙江金融服务公司,为全市中小微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发行私募债和定向增资提供融资增信等多方位金融服务。
同时,积极开展创新业务,推出合作社、电商企业综合等授信模式,依托公司设立初期规模2000万元的陇南市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周转资金。截至目前,公司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增信融资3.92亿元,解决了45个中小微企业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有效推动了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从2013年的6万户,增加至目前的12万户。
陇南强化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组建成立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的龙江城乡发展有限公司,重组信通公司作为市级文化旅游投融资载体,组建武都区水利开发集团公司等17家县级融资平台,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投融资能力显著增强。
不仅如此,陇南还抢抓政策机遇,争取国开行全国首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100亿元,用于13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其余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了陇南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短板。
为助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陇南市金融机构立足创新求发展,除了研发推广“椒红宝”“金橄榄”“秦果宝”等专项信贷产品,还推出工行“银税通”和“银政通”、建行“五贷一透”、金桥村镇银行“一键贷”、康县联社“公司+基地+养殖户+信合”、两当联社“企业+农户+信合”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信贷产品。
全市各金融机构服务网点积极向县、乡、村延伸,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便民金融服务点和农业银行“惠农通”设立进度进一步加快,普惠金融支撑体系日臻完善。截至目前,全市金融便民服务点6528个,行政村覆盖面达到88.7%,贫困村覆盖面达到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