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寻觅白城传统农业的坚实足迹,还是品味鹤乡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人们都会明显感受到设施农业给瀚海大地带来的沧桑巨变。仲秋时节,塞北大地秋风凋碧,万物萧瑟,但遍布鹤乡田畴上的一座座大棚里却温暖如春,映入眼帘的是生机盎然一片葱茏,各类反季节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似乎在向人们传达着农家增收的喜悦,那一处处生机勃勃的绿色,有如阡陌上欢快律动的音符,一条曼妙多姿的陇上芭蕾和韵而舞……
优势产业改写经济版图
靠天吃饭、技术落后、效益低下、收入不高——传统农业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如今,这种状况在白城市农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驻足于田野、道旁,放眼望去:一栋栋高标准日光温室“破土而出”、成方连片;温室内,菜农育苗、嫁接、移栽,个个俨然成了技术熟练的“土专家”……“我们的好日子都是打这温室大棚里‘长’出来的。”洮北区平台镇红塔村的李洪生望着大棚里碧绿的韭菜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靠这4个雪寒韭菜大棚,每年的纯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元以上,我现在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雪寒韭菜致富典型户了。”看着眼前那一座座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俨然已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棚”,让全村人钻“冬天的空子”,赚“错季的钱”,设施农业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白城棚模蔬菜生产历史悠久,是最早利用棚室种植蔬菜的地区之一。白城常年日照时数为3000小时左右,年平均4—5℃,无霜期134天,大于或等于10℃以上积温达29.15℃,完全能够满足棚模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棚模日光温室可全年生产蔬菜。同时,白城发展棚膜蔬菜科技力量雄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能力强。全市有2000名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包括大批乡村实用技术人才,科技示范带头人。几年来,全市引进瓜菜新品种56个,推广新技术11项,棚膜生产的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现在,我市蔬菜科技力量已成为全省同行业一流科技队伍。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是白城发展棚膜经济难得的契机。
发挥优势,打造特色,树立品牌。按照《关于在全省组织实施“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的意见》要求,白城各地认真抓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和认证工作。全市共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0万亩,经省农产品质量中心认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1个,面积18.5万亩;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16种。其中:洮南市的红干椒通过国家认证,洮北区的10种蔬菜通过省里认证。28种蔬菜正在申报国家级无公害蔬菜。
徜徉于鹤乡的田野,目之所及,百亩甚至千亩成方的大棚比比皆是。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棚膜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已经成为集群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和广大农民发展避灾农业、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及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近两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展开,棚膜经济特别是庭院棚膜经济更是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棚膜面积已经累计发展到13.95万亩。其中:温室1.25万亩、大棚5.8万亩、简易棚6.54万亩。50栋以上的棚膜园区166个。2016年,全市棚膜经济实现产值1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5%,在农业经济板块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园区基地构建新型格局
沐浴着秋日的暖阳,洮北区青山镇黎明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百余个集中连片的塑钢架及蒙盖在上面的塑料膜,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了该村设施农业更新工程进程中亮丽的风景。据洮北区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长年蔬菜种植效益优势,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目前,黎明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占地面积31公顷,已建设高标准大棚45栋。完全建成后,达到单层单膜雪寒韭菜大棚32栋、双层双膜精品果蔬大棚88栋、双层双膜展示大棚6栋,共126栋。主要发展果蔬生产,以种植雪寒韭菜和柿子为主,建设观光旅游设施(生态餐厅、特色农产品超市等),预计年收益可达340万元。园区通过“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形式,贫困户可采取优先承包、打工、保底分红等模式实现脱贫。
“黎明村的棚膜蔬菜生产园区将通过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的创建,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模式。”看着一栋栋高标准化的大棚,该负责人满脸的自豪。
“发展蔬菜只是白城市产业布局的一枚棋子。”白城市有关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棚膜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按照市政府今年7月份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棚膜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白城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科学规划和具体要求,依托棚膜园区,大力发展采摘园、餐饮、旅游等乐民富民产业。洮北区东风乡绿野生态农庄、洮南市福顺镇草莓采摘园、大安市农业科技示范场“开心农场”、镇赉县镇赉镇达梦家庭农场葡萄采摘园、通榆县新发乡葡萄和鲜花采摘园……这些棚膜园区已逐步成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像一串散落的珍珠撒在鹤乡广袤的田野。
与这串串“珍珠”相呼应的是白城市一批发展势头迅猛、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瀚海大地争相怒放。近年来,白城规划建设以5个县(市、区)城镇郊区为中心,发展棚膜经济,作为城市蔬菜直接供应基地和优质瓜果产业示范区。在“大安—洮北—查干浩特”的图乌公路沿线、“通榆—洮南—白城经开区—洮北”的长白西线公路沿线、“镇赉—洮北—洮南—通榆”的嫩丹高速沿线发展棚膜经济产业带,建设6万亩棚膜经济产业带。同时,通过推广示范滴灌、喷灌等旱作节水措施,推行绿色无公害等标准化生产,打造一批高科技、新品种、优质高产无公害棚膜经济示范园区,建设以洮南市黑水、通榆县双岗等乡(镇)为中心的10万亩保护地西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以洮南福顺等乡(镇)为中心的3万亩辣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以大安市红岗子、洮北区平安等乡(镇)为中心的8万亩保护地香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通过引进良种,改良土壤,配方施肥,机械化生产,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示范园区。近几年来,全市共建设国家标准园17个,省级棚膜产业园区54个。
发展设施农业,主要是通过人为改善生产条件,为农作物提供温度、湿度、光照及水肥等生长环境,使传统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环境的束缚,实现农产品反季上市,从而追求农业效益的最大化。这正与白城发展棚膜经济的思路相吻合,蔬菜反季上市,价格自然走高,菜农的收入必然提高,致富的步伐也因此加快。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紧紧依靠国家、省对设施农业的扶持政策,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全市各地、各部门都把发展棚膜经济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加大力度抓好、抓实。今年7月份召开了“全市棚膜经济现场会”,各县(市、区)充分利用扶贫资金、积极整合涉农资金,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棚膜经济。各帮扶部门积极为所包保贫困村筹集资金、争取项目,大力发展棚膜经济。两年来,全市结合脱贫攻坚发展棚膜17908栋、16727亩。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方向
探寻在实践中推进,变化在逼迫中提速。如今,特色高效设施农业成为鹤乡农民致富增收的 “新宠”。 随着设施农业在白城不断发展壮大,棚膜经济生产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走进已投产的每一处设施基地,处处体现着建设者“以农作物为本”理念下的独特匠心:耕作小道完善相通,加压泵房按需分布,排涝沟渠一应俱全。一栋栋棚体排列齐整,棚顶的卷帘可升可降,棚内宽敞明亮,齐备的滴灌管在膜下延伸。如果在冬季育苗,还有棚内棚保温和地热升温。由于一改过去就建棚而建棚的简单做法,顺应了气候变化规律,注重建棚后内部温、光、水、气的协调配套,对通风、灌溉、调温、越夏、过冬等多个关键环节作了科学处理,营造出一个相对可控的作物生长环境,实现了产品优质、高产、安全,生产避灾、减工、增效,生产者将此生动贴切地誉为农业的“安居工程”。
发展设施农业鼓起了农民的腰包,也让群众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方法,并积极加入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生产的大潮中。各地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和集中连片开发,逐步缓解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并在生产经营中实行统一种植方式、统一供应种肥、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六个统一”的管理模式,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波助澜”,使棚膜生产的规模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显著提高。
目前,全市成立瓜菜生产专业合作社116个,入社成员17591户,占生产农户的59%。如今,当你走进白城市的一些设施农业大棚中,就会看到一栋栋现代化温室里飘香的反季节蔬菜瓜果和热火朝天的农家乐观光旅游景象,白城农民正在用行动为农业生产写下新的注脚。
发展高效农业,科技是基础,服务是关键。棚膜经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不断提高棚膜经济的科技含量,白城市有关部门先后从辽宁、山东等地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56名,通过安排住房、协调贷款、低价承包等优惠政策,从辽宁新民和吉林省辉南等地引入种植示范户62户,从本地下派技术人员126名、培养科技示范户245户,对棚膜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几年来,全市引进金妃香瓜、抱籽甘蓝、苦苣、芥蓝、太空椒、无刺黄瓜等瓜菜新品种56个,推广膜下滴灌、瓜果嫁接、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无土栽培、立体栽培等新技术11项,棚膜生产的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有了专家的农业指导,俺心里也有了底。今年俺的3栋棚里的果蔬赚了不少钱,不仅还清了建棚贷款,家里还盖起了新房,跟过去露天种地靠天吃饭可是大不一样!”洮北区工农村的种植户刘大爷兴奋地告诉记者。一项项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为白城农民搭建了告别传统农业的跳板。创新催生着农民思想观念发生深刻的变革,而观念的变化是最大的变化。如今,越来越多的白城农民告别春种秋收旧习惯,过去溜墙根晒太阳的冬闲变成了冬忙。
计划到2020年,全市棚室总面积达到20.6万亩以上。新建规模化棚膜园区30个,专业乡镇发展到10个,专业村屯发展到100个,乡乡有示范园区,村村有示范户。新增棚膜蔬菜产量30万吨,总产量达到75万吨,城乡居民冬春季本地蔬菜自给率达到65%以上。棚膜经济解决农民就业12万人,总收入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并积极开展棚室所有权登记颁证和保险工作,给棚室“落户口、上保险”, 让棚室能抵押贷款,逐步扩大棚室抵押贷款规模,让棚室遭受自然灾害能够得到补偿,推进棚膜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形成以白城市为中心,面向黑龙江、内蒙古、北京、上海等地乃至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的蔬菜产业集散地……
蓝图绘就,脚步铿锵,风乍起,一池春水吹皱。虽是仲秋季节,我们分明感受到了白城的现代农业发展春潮涌动,分明感受到了鹤乡美丽乡村建设春意盎然,分明感受到了瀚海城乡人民的生活春光无限……